弘一法师法书赏析
弘一法师法书赏析弘一法师 ( 1880-1942 年) , 俗姓李,
名息, 学名文涛, 又名成蹊、 广侯, 字叔同、 息霜, 号漱筒、
演音等, 别署甚多。 祖籍浙江平湖, 清光绪六年 ( 1880 年)
九月二十日生于天津河东地藏庵(今河北区粮店街陆家胡同)
一官宦富商之家。 1942 年 10 月 13 日圆寂于泉州。幼名成
蹊,取“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之意。学名文涛,字叔同。法
号弘一,世称弘一大师。 李叔同是我国新文化运动的
前驱,近代史上著名的艺术家、教育家、思想家、革新家。
作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早期启蒙者,他一生在音乐、戏剧、
美术、诗词、篆刻、金石、书法、教育、哲学、法学等诸多
文化领域中都有较高的建树,并先后培养了一大批优秀艺术
人才。 名画家丰子恺、 音乐家刘质平等文化名人皆出其门下。
其父李筱楼,曾任吏部主事,后辞官经营盐业与钱庄,为津
门巨富。文涛 5 岁失父。 13 岁知篆书, 15 岁能诗, 17 岁善
治印, 18 岁与茶商女俞氏成婚。 戊戌变法失败时, 有人说他
是“康梁同党”,他遂携眷奉母南下,避居沪上城南草堂,加
入城南文社。 22 岁入南洋公学, 从蔡元培受业。 课余参加京
剧演出,还为沪学会补习科作《祖国歌》 ,并编有《国学唱
歌集》 。 光绪三十二年, 为求救国之道, 东渡日本留学。
到日本后, 肄业于东京美术专科学校, 主修油画, 兼攻钢琴。
在日期间李叔同在由留日学生出版的《醒狮》杂志上发表文
章,加入“随鸥吟社”并与本田种竹、森槐南、日下部鸣鹤等
交流。 课余热心于话剧艺术活动, 联合留东同学组织“春柳剧
社”。在校期间还参加“白马会”第 12 回展( 1909 年春) 、第
三回展( 1910 年春) 。在东京,他创办音乐期刊——《音乐
小杂志》 ,发表所创作的歌曲多首。 1906 年 10 月 4 日的日
本的以及肖像照片。
在写生课时,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藩篱,被誉为我国新文化
运动启蒙时期的急先锋。 宣统三年( 1911 年) ,文涛
学成归国,先执教于天津高等工业学堂,任图案教员,后转
到上海城东女学, 讲授国文和音乐。 翌年, 加入“南社”诗社,
与南社同人组织文美会,主编《文美杂志》 ,兼任《太平洋
报》文艺副刊编辑。不久,到杭州执教于浙江省立两级师范
学校 (即第一师范学校) , 并到南京高等师范学堂兼课。 1914
年在中国的美术教育中首次使用人体。他从事艺术教育工作
达七年之久,培育出许多艺术人才。文涛本有改革社会的理
想和抱负,但眼见当时中国社会腐败黑暗,自己又无力改变
现状,遂悲观厌世,于民国 7 年( 1918 年) 8 月 19 日遁入
杭州虎跑寺削发为僧,皈依老和尚了悟门下,法名演音,号
弘一,后又采用一音、一相、圈音、入玄等几十个法号。民
国 17 年,弘一参加僧侣南下服务团,到泰国、新加坡等东
南亚地区弘扬佛法。 12 月初从上海乘海轮抵达厦门, 受到陈
嘉庚胞弟陈敬贤的热情款待,在南普陀寺下榻,旋即转南安 雪峰寺度岁。过了元宵,又回南普陀住了三个月。 民
国 18 年 4 月间,取道福州赴温州。同年 10 月,弘一第二次
弘一法师法书赏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