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主道全文
原文
道者,万物之始,是非之纪也。是以明君守始以知万物之源,治 纪以知善败之端。故虚静以待,令名自命也,令事自定也。虚则知实 之情,静则知动者正。有言者自为名,有事者自为形,形名参同,君 乃无事焉,归之其情。故曰:君无见其所欲,君见其所欲,臣自将雕 琢;君无见其意,君见其意,臣将自表异。故曰:去好去恶,臣乃见 素;去旧去智,臣乃自备。故有智而不以虑,使万物知其处;有贤而 不以行,观臣下之所因;有勇而不以怒,使群臣尽其武。是故去智而 有明,去贤而有功,去勇而有强。君臣守职,百官有常,因能而使之, 是谓习常。故曰:寂乎其无位而处,潦乎莫得其所。明君无为于上, 君臣竦惧乎下。明君之道,使智者尽其虑,而君因以断事,故君不躬 于智;贤者勃其材,君因而任之,故君不躬于能;有功则君有其贤, 有过则臣任其罪,故君不躬于名。是故不贤而为贤者师,不智而为智 者正。臣有其劳,君有其成功,此之谓贤主之经也。
道在不可见,用在不可知君;虚静无事,以暗见疵。见而不见, 闻而不闻,知而不知。知其言以往,勿变勿更,以参合阅焉。官有一 人,勿令通言,则万物皆尽。函掩其迹,匿有端,下不能原;去其智, 绝其能,下不能意。保吾所以往而稽同之,谨执其柄而固握之。绝其 望,破其意,毋使人欲之,不谨其闭,不固其门,虎乃将在。不慎其
事,不掩其情,贼乃将生。弑其主,代其所,人莫不与,故谓之虎。 处其主之侧为奸臣,闻其主之忒,故谓之贼。散其党,收其余,闭其 门,夺其辅,国乃无虎。大不可量,深不可测,同合刑名,审验法式, 擅为者诛,国乃无贼。是故人主有五壅:臣闭其主曰壅,臣制财利日 壅,臣擅行令日壅,臣得行义日壅,臣得树人曰壅。臣闭其主,则主 失位;臣制财利,则主失德;行令,则主失制;臣得行义,则主失明; 臣得树人,则主失党。此人主之所以独擅也,非人臣之所以得操也。
人主之道,静退以为宝。不自操事而知拙与巧,不自计虑而知福 与咎。是以不言而善应,不约而善增。言已应,则执其契;事已增, 则操其符。符契之所合,赏罚之所生也。故群臣陈其言,君以其主授 其事,事以责其功。功当其事,事当其言,则赏;功不当其事,事不 当其言,则诛。明君之道,臣不得陈言而不当。是故明君之行赏也, 暖乎如时雨,百姓利其泽;其行罚也,畏乎如雷霆,神圣不能解也。 故明君无偷赏,无赦罚。赏偷,则功臣填其业;赦罚,则奸臣易为非。 是故诚有功,则虽疏贱必赏;诚有过,则虽近爱必诛。疏贱必赏,近 爱必诛,则疏贱者不怠,而近爱者不骄也。
译文
道是万物的本原,是非的准则。因此英明的君主把握本原来了 解万物的起源,研究准则来了解成败的起因。所以虚无冷静地对待一 切,让名称自然命定,让事情自然确定。虚无了,才知道实在的真相; 冷静了,才知道行动的准则。进言者自会形成主张
韩非子 主道全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