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李白
海门市王浩小学 汤小敏
走进诗仙——李白
李白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又号“谪仙人”。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诗侠”之称。
李白创造了古代积极浪漫主义文学高峰,为唐诗的繁荣与发展打开了新局面。批判继承前人传统并形成独特风格歌行体和七绝达到后人难及的高度,开创了中国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 。
李白的诗
李白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歌作品,流传至今的有九百多首,现在李白全集收录1010首 李白的诗以抒情为主。其诗风格豪放飘逸洒脱,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后中国最为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代表中国古典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他具有超异寻常的艺术天才和磅礴雄伟的艺术力量。他的大量诗篇,既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繁荣气象,也揭露和批判了统治集团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
李白给我们留下的著名的山水诗篇,涌动着壮观的山河,奔放的激情,是源远流长的巨幅画卷。我们学过的就有:《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李白善于在诗歌中借景抒情、状物言情,《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早发白帝城》。李白早已经把自己的神魂溶于山水间,对山水风景情有独钟,为那宏伟的气派而心动。李白所以游走山河,寄情山水,把自己和大自然融为一体,源于他的道家观念,逍遥人生,近山近水,修道成仙;更是他的人生观的写照,豪放的性格,乐观的人生,那高山大河才是他的家园,那里没有世尘的污染,没有人间的尔虞我诈,没有喧嚣的浮躁,只有生命的本真及其生生不息。李白笔下的水川流不息,波澜壮阔。
山水诗
乡情友情
李白是性情中人,古道热肠,一生广交朋友,许多诗篇抒发了他的对挚友的真情。李白视朋友为手足,写了大量的送别诗,而李白又以山水为怀,所以往往是把惜别的场面设置在山水中。李白的心中,有山有水,有朋有友,而那本是壮丽的山壮阔的水,由于朋友的离别也多了一份怅惘和忧思,那山那水那云那天都寄托着李白的友情。我们设想一下,李白在长江流域(也包括黄河流域)多年游走,一路朋友一路歌,
言志壮情
李白的豪情在他的诗歌里表现得淋漓尽致。李白有着宏图大志,这才是他不安于现状,出蜀东游的真实原因。言表志向,抒发情怀,也是李白诗歌的一个重要内容。那些脍炙人口的诗句,至今都彰显着生命的不朽,是一个个鼓胀着人生张力的风帆。由于李白的诗歌才华才华和巨大的社会影响力,唐玄宗把他召见进宫,做翰林大学士,实际是唐玄宗的文学侍从。但是由于李白的刚正不阿的品格和豪放爽直的性格,与宫廷难于熔为一炉,受到高力士等人的谗言陷害,此时的他,不得不辞官而去!
李白的代表作
将进酒
君不见, 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
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 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 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 丹丘生, 将进酒, 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 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 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 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 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 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 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李白的田园诗
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山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登太白山峰
西上太白峰,夕阳穷登攀。 太白与我谈,为我开天关。 愿乘冷风去,直出浮云间。 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 一别武功山,何时复更还。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楼观岳阳尽,川回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李白送别的诗
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李白
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
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走进诗仙——李白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