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西塞山怀古教学设计
《 西塞山怀古》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唐诗宋词选读》第五专题是“创新求变的中唐诗”。中唐诗坛流派众多,风格多样,以开拓创新为主要创造倾向。该专题有6首诗,4首教学篇目,2首学生自学或老师选教篇目。本课要学的是教学篇。学习过程中主要解决三大问题:1.了解怀古词的特点;2.体会诗歌的情感思想;3.赏析诗中精妙的词句。学习中以诵读为主,在多读中逐渐推进学生的领悟能力;配以适当的赏析题,引导学生走上探讨之路。
教学目标:
。
2 .体会这首诗表达的感情。
3. 赏析诗中精妙的词句。
教学重难点:
1. 体会这首诗表达的感情。
2 .赏析诗中精妙的词句。
课时安排:1教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生共同欣赏4幅西塞山的图片。刚才我们一起欣赏了四幅西塞山的图片,西塞山是湖北着名的历史名山,这座山以其崖陡水急、易守难攻成为扼守长江中下游的战略要地,是六朝有名的军事要塞,历史上曾经在这里发生过100多次战争。公元824年,刘禹锡由夔州刺史调任为和州刺史,途经西塞山,抚今追昔、感慨万千,写下了撼动人心的诗篇《西塞山怀古》。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诗。
二、揭示学习目标。
三、简介怀古诗的有关知识。
怀古诗:古,是指一种古迹,“怀古”是指登临游览,触景生情,由于历史遗迹的诱发,而抒发感慨。怀古词多是由作者身临旧地凭吊古迹而产生联想,想象,引起感慨而抒发情怀抱负。因此,怀古又往往跟登临主体结合在一起。在艺术表现上,往往要写景,写这个古迹的地理环境、景物景观,长于情景交融。
怀古诗的特点:
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
诗词内容:诗歌的内容一般为:描写此地眼前的衰败、荒凉、萧条,或描写欢快的事物来衬托内心的悲伤,或描述历史事件的经过,抒发感慨。
思想感情:多感慨个人命运,抨击社会实质。具体为:国家——国运衰微,国土沦丧(多为宋朝) ;统治者——昏庸腐朽, 骄奢淫逸; 古地——昔盛今衰,人事沧桑; 古人——壮志难酬,报国无门。
五、简介作者及有关的写作背景。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人。他是中唐时期杰出的诗人、进步的思想家和哲学家。晚年曾任太子宾客,后世称刘宾客。刘禹锡与白居易齐名,世称“柳白”。与柳宗元并称“刘柳”。白居易则称他为“诗豪”。讽喻诗、竹枝词、怀古诗是刘禹锡诗集中最有成就的作品,尤其是后两者在中国诗歌史上更有突出的地位。
太康元年(280)晋武帝命王濬率领高大战船组成的水军,顺江而下,讨伐东吴。东吴的亡国之君孙皓,凭借长江天险,并在江中暗置铁锥,再加以千寻铁链横锁江面,自以为是万全之计,谁知王濬用大筏数十,冲走铁锥,以火炬烧毁铁链,径造(直往)三山,直取金陵。
六、朗读这首诗。
七、学生自读诗歌,结合书下注释小组合作疏通这首诗的意思。
王濬率领高大的战船,从益州东下讨伐东吴,吴国城中的王气黯然消失。千丈的铁链被烧沉入江底,一片投降的旗子挂在石头城上。人世屡经兴旺盛衰,山形依然没有改变,枕靠在长江上。如今天下统一,旧日的堡垒长满了芦荻草,在秋风中显得凄凉萧瑟。
八
西塞山怀古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