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
、近场区地震活动特征
近场区现代地震活动震级小、频度低,该区属弱震、少震区。震源深度多在 10-15Km,属壳内浅源地震。
、工程场地地震危险性分析
据预可阶段《泰州公路过江通道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报告》,近场 区位于长江中下游-南黄海地震带内,该地震带中强地震活动水平较高。
本工程场地从北向南各场点50年超越概率10%的基岩地震动水平向峰值加速 度变化在85. 4-97. 9gal之间,地震基本烈度为VII度。根据预可研究阶段江苏省地 震工程研究院地震危险性分析计算,桥址区50年超越概率63%、10%和2%以及100 年超越概率10%、5%和3%的基岩地震动水平向峰值加速度,从北向南50年超越概 率10%〜,地震基本烈 度皆为vn度。
根据桥址区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和历史震害情况的现场调查和勘察工作,查 明桥址区为抗震不利地段。
2. 5、不良地质与特殊地质
、可液化砂土
通过钻探、原位测试、钻孔波速测试及室内土工试验成果、工程物探成果, 南塔墩主要不良地质为可液化砂土及软土。
南塔墩若以地震基本烈度为vn度进行砂土液化判别,则其液化指数为o〜 10. 77,为不液化〜中等液化等级,若以VM度进行砂土液化判别,则其液化指数 〜16. 86,为轻微〜中等液化等级。
对于南塔墩区液化砂土,需考虑冲涮,若冲涮深度小于20m,对于桩基础, 20m以浅液化砂土桩基设计参数需进行折减,建议对可液化砂土层折减系数为 l/3o
、软土
通过钻探、原位测试、钻孔波速测试及室内土工试验成果,南塔墩主要软土 层为1-2层淤泥质亚粘土。其工程特点如下:
1-2层淤泥质亚粘土:灰色,流塑状态,高孔隙比,高压缩性,局部夹粉
性土薄层,下部与粉砂层互层状。该层层顶埋深0. 8〜,层厚7. 45〜。 其主要物理力学指标如下:天然含水量w=39. 4%,天然孔隙比e=l. 107,塑性指 数IP=13. 1,液性指数IL=1. 53,直剪快剪Cq=17. 8Kpa,①q=5. 1度,固结快剪 Cc=13. OKpa, <Dc=6. 9 度,压缩系数 al-2=0. 568MpaT, Es 1-2=3. 87Mpa,标准贯 入实测值N3. 1击,修正值N' =。
2、施工总体计划和关键节点计划,各项工程工序安排,施工方法的一般描述、
各分项工程的施工工序及衔接
、施工总体计划、关键节点计划
(1)、本施工计划开工日期2007年12月1日,结束时间为2009年11月 30日,总计24个月o
(2)、各关键节点目标工期
、2008年1月1日,具备试桩开钻条件。
②、2008年8月15日,
钻孔桩施工结束。
③、2008年11月1日,
承台施工结束。
④、2008年12月1日,
塔座施工结束。
⑤、2009年9月11日,
塔柱施工结束。
、2009年10月19日,上横梁施工结束。
、2009年11月19日,塔柱内钢结构安装结束。
、2009年11月20日〜30 H,撤场。
、施工总体进度计划表
施工总体计划安排见“施工总体计划表” o 、各项工程工序安排、各分项工程的施工工序及衔接
(
常泰长江大桥施工方案4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