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头音乐家
兰格格 《 中国青年报 》( 2012 年 10 月 23 日 12 版)
威尔第曾经说过:音乐是属于大家的,如果不能人人共享就不是音乐。
最能贯穿这种音乐精神的,莫过于街头音乐家了。他们的音乐穿越大街小巷,属于每个路人,人
人平等,无论贵贱,没有音乐厅高贵的门槛和门票。
一座有足够数量的街头音乐家的城市,就好像一座大音乐厅,而这样奢侈的音乐厅,全世界也没
有几座。比如巴黎,地铁分布在城市的每个角落,地铁音乐家的历史大概要追溯到上个世纪;比如纽约,
音乐大师谭盾在纽约读书的时候,曾站在街头拉琴;还有巴塞罗那,世界上任何一座城市都会嫉妒它有那
么密集的载歌载舞的街头音乐家……
再就是温哥华了。温哥华的优异之处大概要归功于市政,它可以批准一个四人电子乐队带着电子
钢鼓、电子吉他、键盘在午餐时间一星期 3 次出现在市中心。离这个朝气蓬勃的乐队一个街区,有一对拉
小提琴的兄弟;再转一个街区,可能会碰到一个穿着蓝绿格呢裙的苏格兰风笛手……至于那个印第安排箫
手,一年四季都会出现在街头。
市中心绝不是这个城市音乐厅的全部曲目。某个地铁站,你总是会遇到一两个沉默的音乐家。他
们是街头音乐家中的吉普赛人,今天下午站在这里,明天可能已站在另一个城市的街头。他们一般不会摆
出自己的音乐CD,只摆出一个脏兮兮的琴盒。但他们的音乐带着撕心裂肺的力量,让你忍不住驻足,忍不
住第二天还在同一地点张望。
还有著名的艺术小岛格兰弗岛。在周末中午,岛上总有 5 位音乐家在同时表演。因为小岛被海水
围绕,绿树丛生,天然的隔音效果好,几个歌手在不同的地点边弹边唱,也决不会互相影响。小岛的时间
管理非常严密,每个(组)音乐家在一个地点只有一个小时的演出时间,音乐家们常常自设闹钟,在下个
音乐家出场之前已经清好场。这些音乐家绝对是专业级别,在获得小岛批准演出时,一定经过层层挑选。
上周末我们碰到的那个多伦多的吉他手,绝不亚于任何吉他大师,他可以同时弹两把吉他,而且
他自创的曲子, 仿佛在我们的眼前支起了一个大大的屏幕。 我们还遇到一个 15 岁的混血小歌手, 她演唱时
妈妈就站在旁边静静地倾听,她的几首歌都引起阵阵掌声,人们围了一层又一层,还不到 20 分钟,她的琴
盒里就收到近百元的钞票。
后来,我在开车时听到了其中一首的原唱,竟然没有那个街头小姑娘的美妙。任何高超的录音效
果都没有现场音乐
街头音乐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