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1)教学内容
《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应用》是人民教育高中物理第一册(必修)第
四章第二节的内容。其主要内容是对共点力平衡状态的进一步理解和对平衡条件的应用。
(2)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章是在前几章知识的基础上提出的物体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平衡态。要解决好共点力下物体的平衡问题,受力分析是基础,也是关键。教材列举了两个例题, 不仅要让学生加深对平衡条件的理解,更是要让他们学衡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即:力的合成法、正交分解法等等)。因此,它对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高一学生学习了“受力分析”、“牛顿第二定律”等基础知识,已经具有一些分析简单物理问题的能力。在此基础上我们处理平衡问题,利用平衡条件来解题应该问题不大。但是,由于高一学生对受力分析理解不透彻,而且又是首次接触正交分解法的应用,所以还不能很灵活地用。
二、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和学生情况,现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
①能利用共点力物体的平衡条件解决平衡问题;
②通过解决平衡问题进一步理解共点力平衡状态;
③能够熟练地应用〝力的合成法、分解法、正交分解法〞等方法来解决实际的物理问题。
:
①通过学案导学让学生自己探究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条件的应用思路和方法。
②通过经历完整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灵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通过学生间的交流和评价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态度情感与价值观:
①通过处理平衡问题培养学生养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科学思维方式。
②通过平衡问题让学生认识到平衡问题中的平衡美、对称美等美育教育。
:
①受力分析
②正交分解法
5、教学难点:
受力分析,正交分解法,共点力平衡条件的综合应用。
三、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展示台、学案。
开 始
学案导学:回顾上一节的相关知识
复衡的解题方法
探究2:多个共点力平衡下的解题方法
总结规律
巩固练习
力的合成法、力的分解法……
正交分解法
应用共点力平衡条件解题的思路
四、教学流程: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时间)
教学内容与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导入(利用学案)(约5分钟)
(1)如果一个物体能够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我们就说该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2)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
;如果把这些共点力分解在相互垂直的坐标轴上,其平衡方程是Fx=0
Fy=0
:
①二力平衡时:二力等大反向,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②三力平衡时:其中一个力与其它两个力的合力等大反向.(而且这三个力可以构成一个封闭的三角形)
③多力平衡时:其中一个力与其它所有力的合力等大反向. (而且这多个力可以构成一个封闭的多边形)
〖组织形式〗复衡、三力平衡、多力平衡的实验,并把上面的填空做一做。
⑴让一个学生双脚站在讲台上不动,再单脚站起来(体会二力平衡);⑵让学生把文具盒放在书上不滑下(体会三力平衡);
⑶让学生轻轻推书缓慢移动(即:匀速运动)(体会多力平衡)。然后,回忆总结出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条件。
让学生体会二力平衡、三力平衡、多力平衡。同时也通过学生的参与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设一个和谐的学习氛围。
进行新课
探究1:三力平衡的解题思路与方法。
(约13分钟)
一、三力平衡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问题情境】(教材72页的例题1)
图1
例题1:沿光滑的墙壁用网兜把一个足球挂在A点,如图1,足球的质量为m,网兜的质量不计。足球与墙壁的接触点为B,悬绳与墙壁的夹角为a。求:悬绳对球的拉力和墙壁对球的支持力。
〖问题〗
①你准备选哪个物体作为研究对象?
②分析你所选的研究对象处于什么状态?
③分析你所选的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
④可以用哪些方法来求解?
⑤能否概括一下用共点力平衡条件来解题的步骤?
〖组织形式〗⑴在学习例题时,请先遮住例1的解答自已思考并分组讨论,画出受力分析图;
⑵让学生还要分组讨论用尽可能多的方法解决本题
(3)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竞争、比赛,教师要适当点拨。
[教师分析]取足球和网兜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它
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应用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