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工艺流程题解题策略及方法微课说明
浏阳市第九中学 刘涛
教师活动:(PPT投影)全国高考1卷关于“化学工艺流程图”的命题情况。
[讲述]
化学工艺流程图是高考的必考题型,它所占的分值较大。这种题型以工业生产为背景,综合考查了关于化学实验、元素化合物性质、电化学、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反应等知识。该种题型既很好地体现了化学知识与工业生产紧密联系的新课程理念,又能考查学生综合运用化学知识的能力,因此高考命题者钟爱这类题目,所以我们必须吃透它,在高考的考场上拿下它。那么本节课我们要一起来探讨一下化学工艺流程图的解题方法。
学生活动:认真倾听、认真看图表。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化学工艺流程图”的命题意图,唤起学生有意识的注意,为后续解题方法的讲授打下基础。
一、化工流程题型的结构、解题顺序
试题结构:
从内容组织形式上看化工流程题型的结构通常是从生产原料到产品的整个流程以简单的文字加框图和箭线形式呈现,同时流程中还会形成一些“环状”,意为物质的循环利用,以展现“绿色化学”的理念。
如图所示:
解题顺序:
审题
①阅读题目的背景材料,弄清提供的原料以及产品的成分。
②阅读题目基本流程(即弄清流程中增添的物质,重要的操作)
析题
①对比原料产品的不同之处初步猜测化工流程的基本目的。
②分析题目中各步流程前后的差异印证猜想。
答题
规范答题:注意语言、化学用语的规范性。
工业生产流程与主线
规律 : 主线主产品 分支副产品 回头为循环
核心考点:物质的分离操作、除杂试剂的选择、生产条件的控制、产品分离提纯
熟悉工艺流程常见的操作与名词
1、原料预处理阶段的常见考点与常见名词
酸浸:在酸溶液中反应使可溶性金属离子进入溶液,不溶物通过过滤除去的溶解过程。(如金属氧化物中混有SiO2)
水浸:与水接触反应或溶解。
水洗:除去水溶性杂质。
浸出:固体加水(酸)溶解得到离子。
研磨:将固体物质粉碎,增大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
煅烧:使物质在高温下氧化分解。
碱洗:除去油污,溶解酸性氧化物、铝及其氧化物。
控制反应条件的方法
加热:加快反应速率,加速固体溶解,使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
降温:防止物质在高温时溶解,使化学反应速率下降,使化学平衡向放热的方向移动。
控温:温度过高,物质会分解或会挥发;温度过低,物质无法挥发或者反应。
趁热过滤:防止某物质降温时会析出晶体。
冰水洗涤:洗涤晶体表面的杂质离子,并减少晶体在洗涤过程中溶解损耗。
酸性氛围:防止金属阳离子水解。
pH的控制(调pH除杂):控制溶液的酸碱性促使某些金属离子水解形成氢氧化物沉淀。调节pH所需的物质一般应满足两点:能与H+反应,使溶液pH增大;不引入新杂质。
例如:若要除去Cu2+溶液中混有的Fe3+,可加入CuO、Cu(OH)2、Cu2(OH)2CO3等物质来调节溶液的pH。
3、产品的分离和提纯
过滤:一贴二低三靠
结晶:①直接蒸发结晶。如食盐水蒸发结晶得NaCl;②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如胆矾结晶;③在HCl气流中蒸发结晶。如CuCl2
洗涤:①水洗,洗去表面溶液;②有机物洗如乙醇洗,洗去表面水份。
干燥:在干燥器中干燥
高中化学浏阳九中刘涛微课说明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