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第2课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学案(含答案).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第2课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学案(含答案)
第第2课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目标导航
。重点
。难点
,改革的重点是建立各种新的制度。
2措施1制定官吏俸禄制,整顿吏治措施484年,孝文帝下诏实行俸禄制。俸禄由国家统一筹集,按级别高低发给官吏,不许官吏自筹。
影响吏治有所好转,成为北魏王朝走向兴盛的重要原因。
2推行均田制前提政府控制着大量的无主荒地。
内容485年,冯太后和孝文帝颁布均田令,按一定的标准,将国家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土地不得买卖。
作用一定程度上使无地农民得到了土地,推动了北方地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概念阐释均田制是由北魏至唐朝前期实行的一种按人口分配土地的制度,部分土地在耕作一定年限后归其所有,部分土地在其死后还给官府。
3设立三长制目的为配合均田制的推行,,征收租赋,征发徭役和兵役,推行均田制性质北魏基层行政组织影响使国家从中央到基层的行政体制得以完善,取代了宗主督护制,保证了国家对人民有效的控制4推行新的租调制内容规定一对夫妇每年向政府缴纳一定数量的租调。
作用使农民负担大为减轻,成为国家的编户齐民,增加了政府的收入。
思维点拨1北魏均田制是在不触动地主阶级土地占有制的前提下,政府把无主荒地分配给农民,农民要缴纳赋税和服徭役,其实质是维护封建统治。
2均田制是孝文帝改革的核心内容,,,为其他改革措施的推行奠定了基础。
,都城平城已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且保守势力强大,改革遇到阻力。
2经济上平城经济落后,粮食供给困难。
3军事上与北边柔然相毗邻,很不安全。
4地理位置平城位置偏北,不利于统治。
5文化洛阳为中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2经过孝文帝以“南伐”为名,巧设计谋迫使贵族大臣接受了迁都的决定。495年正式迁都洛阳。
归纳总结1孝文帝迁都,实质上是一场是否接受汉族先进文化的斗争。以孝文帝为首的改革派,为了接受汉族先进文化迁都洛阳,这是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巩固统治的关键性行动,为后来的一系列改革奠定了基础。
2北魏孝文帝迁都是整个改革的关键,也是后期改革的前提,有利于巩固改革成果和进一步推行深层次的社会改革,但也不可避免地留下了后遗症,反映了改革的局限性。
,促进鲜卑族积极接受汉族文化。
2内容1易服装鲜卑贵族一律改穿汉装。
2讲汉话官员上朝时必须讲汉话。
3改汉姓,定门第等级将鲜卑人原有姓氏改为汉姓,按门第高低来选拔人才,任命官吏。
4通婚姻提倡鲜卑人与汉人通婚,以加强民族联系,巩固统治。
5改籍贯凡已迁到洛阳的鲜卑人,一律以洛阳为原籍。
3影响促进了鲜卑人对汉族文化的认同,争取到汉族地主对北魏朝廷的支持,有力地推动了政权向汉族王朝统治模式转化。
易错提醒在汉族地主中,以父祖在北魏所任官职高低分为甲乙丙丁四等级;在鲜卑贵族中除皇室元氏门第最高外,

第2课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学案(含答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onderB
  • 文件大小20 KB
  • 时间2021-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