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通讯稿.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1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通讯稿★通讯稿一通讯的概念: 通讯,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它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二通讯的种类: 通讯分为一般记事通讯、访问记( 专访、人物专访)、小故事、集纳、巡礼、纪实、见闻、特写、速写、侧记、散记、采访札记。三通讯稿的语言特点: (1 )真实客观,不弄虚作假,不盲目夸大; (2 )事件有较强的时效性,现要求一天至少一篇; (3 )叙述清晰有条理,描写具体生动形象; (4 )议论深刻有力度,不要浮于表面。四通讯稿的写作 1 、通讯稿的开头(1) 确立明确的主题; (2) 拟一个令人眼前一亮的题目。 2 、通讯稿的正文交代事情发生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第一, 筛选两到三件最能反映事物本质、最具典型意义和最有吸引力的材料,注意详略,切忌记流水账; 第二,运用场面及细节描写突出表现人物或事情的闪光点; 第三,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 第四,综合运用比拟、反复、排比等多种表现手法。 3 、通讯稿的结尾(1 )深入发掘人物的精神风貌,阐明对个人或团体的影响或由此引起的反思。(2 )挖掘事情的内涵,阐明事件对于个人及活动小组的指导及教育意义。(3 )客观阐明事件或人物在社会上引起的反响及产生的影响。(4) 总结由此得到的经验及教训, 对未来的工作提出进一步的要求。(5) 以某位采访人物精辟或有意义的话作为结尾, 引起读者的反思。三、通讯稿的写作技巧(1 )选好典型,确立主题; (2 )写好人物; (3 )安排好结构; 1) 按时间顺序、事物发展的顺序或作者对报道事物认识发展的顺序来安排结构。采用这种结构, 要详略得当, 布局巧妙, 富有变化, 避免平铺直叙,可运用倒叙、插叙、补叙、夹叙夹议的方式; 2) 按空间变换或按照事物性质来安排材料。采用空间变换方法组织结构时, 要用地点的变化组织段落; 按事物性质安排结构时, 要围绕主题,并列地写出不同的几个侧面; 3) 以时间顺序为经, 以空间变化为纬, 把两者结合起来运用。采用这种形式,要以时空的变化组织结构。●范文: 让心灵沐浴朝露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实践小分队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为了了解社会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关注程度, 呼吁全社会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组成了“让心灵沐浴朝露”社会实践小分队,于 7月 10 日开始了为期七天的暑期社会实践之旅。活动由调查开始,小分队队员走访了秦淮区小西湖社区、岔路社区、大众书局以及网吧等公共场所, 并在这些地区进行问卷调查, 详细了解青少年的心理状况, 并把问卷结果反馈给了心理咨询部门。接着队员们到新街口等繁华地段进行了青少年心理健康宣传的签名征集活动。小分队还引起了几位外国游客的关注,他们不仅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还主动帮小分队进行宣传……小分队还来到了聋哑学校和民工子弟学校, 和这些特殊学生展开了面对面的交流, 并开展了一系列的团队心理辅导活动, 鼓励他们不断努力。最后,小分队在小西湖社区给社区青少年开展了科普知识讲座, 从航天概论到电脑操作再到心理知识, 无一不激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 不少家长都希望能够长期开展类似活动。另外, 此次活动得到了《现代快报》的关注。●普通通讯稿三步走时间, 地点, 事件, 参与人物; 具体刻画事情的经过, 突出重点, 必要时要分点; 结束语, 可写活动的发展趋势, 或揭示活动的意义。★采访技巧一常用的提问方式 1 开门见山式。这种形式一般适合于两类采访对象, 一是记者熟悉的人; 二是文化层次高、社会经验丰富的干部、学者等。前者因为熟悉, 情感交流早已建立, 过于客套、寒暄反而显得见外; 后者则有相当的社交经验和社会经历,适应性比较强,容易领会记者的意图。既然是开门见山, 提问的难度一般不大, 只要注意提问切题、到位就可以了。但是这样一来提问的效果往往会缺乏生动性和深刻性, 这就需要记者事先准备采访提纲时要周密、具体, 另外谈话时还要有意识地按步骤引导和深入挖掘。 2 启发引导式。一些采访对象面对记者不免有些紧张, 特别是面对摄像镜头时,常常对记者的提问表现得茫然不知所措。这个时候, 记者千万不能着急,更不要误判,以为采访对象不配合、不合作,而应该摆出一个内紧外松的态势, 即思想、心理活动仍积极进行, 外部神态自然轻松,然后发挥" 磨功" ,与采访对象" 闲泡" ,力争做到: 他紧张你轻松、他冷淡你热情,他言者无意你听者有心,抓住机会, 一举突破。 3 正面激问式。就是平常所说的" 激将法", 记者通过一定强度的刺激设问, 促使采访对象的感觉由" 要我谈" 转变为" 我要谈", 从而打开采访通道。这种形式常见于谦虚不想谈、有顾虑怕谈或自恃地位

通讯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xj16588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