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的性能
1
精选ppt课件最新
【目的要求】
1、掌握四气的含义、确定依据、表示的效用及其对临床用药的
指导意义。
2、掌握五味的含义、表示的效用与临床应用。气味配合的原则及综
合效用。
3、掌握升降浮沉的含义、确定依据、表示的效用、临床应用及影响
升降 浮沉的因素。
4、掌握归经的含义、理论基础、确定依据及其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
义。
5、掌握有毒与无毒的含义、确定依据、影响因素、引起不良反应的
主要原因及使用有毒药物的注意事项。
【重点难点】
四气、五味、归经
【教学方法】
理论讲授结合多媒体等进行直观教学,课堂提问与课后复
习做练习题相结合.
2
精选ppt课件最新
概 述
清代医家徐灵胎总结说:“凡药之用,或取其气、或取其味……各以其偏胜而即资之疗疾,故能补偏救弊,调和脏腑,深求其理,可自得之.”
中药的性能:性,药性;能,效能。就是对中药的基本性质和作用特征的高度概括。
中药性能的内容: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毒性。
3
精选ppt课件最新
一、概念:
四气:又称四性,是指药物具有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它是药物作用于肌体所发生的不同反应和治疗效果概括出来的,它是同疾病的寒热、温凉相对而言的,凡能治疗寒性病的药物便认为是热性和温性,凡是能治疗热性病的药物便认为是寒性和凉性,其中寒与凉、温与热是同一属性,仅是程度上差异,寒性较小的称凉性,热性较小的称温性。
此外,有些药物作用较和缓,称为平性,但实际向有偏温、偏凉之别,仍未超出四性的范围。
第一节 四气
《汉书艺文志·技略》:“药有寒热温凉四气”,
《本草衍义》中提出:“凡称气者,既是香臭之气,其寒热温凉则是药之性……
4
精选ppt课件最新
二、作用与用途:
四气
属性
作 用 功 效
用 途
寒凉
阴
清热泻火,凉血解毒
治热性病
温热
阳
温里散寒,补火助阳;温经通络,回阳救道
治寒性病
药性是对药物功效高层次的概括,高度的抽象化,“寒者热之,热者寒之”
《素问·至真要大论》谓:“寒者热之,热者寒之.”阳热证用寒凉药,阴寒证用温热药,这是临床用药的一般原则.
5
精选ppt课件最新
由于药食“入口则知味,如腹则知性”,因此古人很自然地将滋味与作用联系起来,《周米礼·天官所载“凡药以酸养骨,以辛养精,以咸养脉,以苦养气,以甘养肉,以滑养窍.”即是当代表现性的论述.后来,由于五行学说的盛行和影响,这中原初的“滋味说”遂被改造成为“五味说”.“五味”的提法在《尚书》、《周礼》、《左传》、《礼记》中皆有记载,其重点偏于四时五味饮食调养.而在《内经》中,五味学说在内容和系统性上都大大超过了前一时期.
第二节 五味
6
精选ppt课件最新
一、概念:
味,即滋味,至于药味的确定,最初是由口尝而得,后来,逐渐发展为利用医疗作用来说明药物的味,是指药物具有辛、甘、酸、苦、咸五种不同的味道,有些药物还具有淡味和涩味,淡味实为甘味中最淡薄者,习惯上依附于甘、甘淡并提,涩味是酸之变味,作用与酸相似,故仍然概括为“五味”.
7
精选ppt课件最新
二、作用与用途:
五 味
属性
入五脏
作 用
用 途
辛
阳
肺
发散、行气、和血
治疗表证、气滞、血瘀
甘(淡)
脾
补益、和中、缓急
治疗气虚、调和、疼痛
酸(涩)
阴
肝
收敛、固涩
治疗各种滑脱不禁
苦
心
清热、泻火、降逆、燥湿
治疗热证、肺气上逆、湿证
咸
肾
软坚、散结、润下
治疗瘰疠、便秘
淡
渗湿、利尿
治疗湿证、小便下利
8
精选ppt课件最新
三、气味之间的关系:
性和味是构成药物性能的两个重要方面,每种药物只能有一种药性,味则
有多种以上,二者结合能产生多种药性和功效。
1 . 气味完全相同的药物作用相近;
如:紫苏:辛温——发散风寒→表寒证;
荆芥:辛温——发散风寒→表寒证;
2.一气一味,气同味异、味同气异作用也不相同:
如:气同味异:生姜:辛温 —— 发散风寒——表寒证
苍术:苦温 —— 温脾燥湿——湿阻之
中药性能PPT医学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