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教学]藤野先生教案.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2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教学]藤野先生教案.doc1藤野先生
教学目的
学习本文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理解本文语言浓厚的感情色彩。
了解藤野先生的思想品质。
教学设想
一、 本文所写的是作者早年留学日本时的生活片断,年代较为久远,今天的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 度。教学时,教师应把有关木文的一些资料和情况向学生作简要的介绍,例如:
1鲁迅留学日本的日的和有关情况;
2鲁迅写作木文的时代背景和有关情况;
3藤野先生的生平简历和有关情况。
二、 本文组织材料的方法,学生理解有困难,教学时,可先引导学生理清以鲁迅和藤野先生的交往为 组织材料的线索。再分析理解洋溢全篇的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这是本文内在的线索。
二、课文中有一些难点,需要讲清楚,让学生理解。
1 “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
2匿名信事件。
3课上看时事片和“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4结尾段的“良心发现”、“增强勇气”和“正人君子”。
5文中的有些词语,例如“无非“、“实在”、“大概”、“居然”、“似乎”等副词,在句子中表达思想感情的 作用,也是难点,需要讲清楚。
四、 本文和《回忆我的母亲》都是回忆录,有不少相同的地方,但在写法上又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可 要求学生进行对照比较,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五、 教学中应注意读与写结合的训练,可指导要求学生学习《加忆我的母亲》、《藤野先生》之后,学 写一篇以父母、师长、好友为题的以记人为主的记叙文。
六、 本课可安排两课时。
第…课吋
教学重点
了解作者留学日本的情况、与藤野先生的交往和本文的写作背景。
把握课文的组织结构,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教学过程
一、简介作者、藤野先生和作品的写作背景。
1鲁迅和本文的写作背景。
鲁迅(1881—1936),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生写作了许多小说、杂文、散文、诗 歌、日记、书信、论著,还翻译了不少作品,这些都是我国现代文学的宝贵财富。
课文《藤野先生》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朝花夕拾》,是鲁迅于1926年2月至11月间写作的十篇 回忆散文。最初在《莽原》半月刊上陆续发表时,总题为《旧事重提»; 1927年5月,编卬成书时改题为 《朝花夕拾》。这是鲁迅回忆青少年吋代生活经历的•组文章。
《藤野先生》写于1926年10月12 Bo当时作者正在厦门大学任教。鲁迅是应厦门大学聘请于1926 年8月26日离开北京南下到上海,同年9月4日到达厦门的。
1926年3月18 0,北洋段祺瑞执政府的卫队血腥屠杀爱国请愿学生,死47人,伤300多人,女师大 学生刘和珍、杨德群就是其中的两个殉难者。鲁迅说“三月十八日,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北洋政府血 腥镇压爱国者的当天下午,就下了通缉令,抨击过北洋政府及其首领的鲁迅,自然是被列入这个通缉名单 的。后冯玉祥的国民军把段祺瑞赶下台,而奉军乂攻进北京,赶走国民军。奉军进北京,骚扰百姓,奸淫 掳掠,大肆逮捕和杀害进步人士。北京成了 •个充满恐怖和令人窒息的地方。鲁迅遭到北洋军阀反动政府
的迫害。这年的七月,魯迅接到厦门大学的任教聘请,8月离开北京去厦门。
本文是鲁迅离别了藤野先生二十年后写的。
2鲁迅留学日本的0的和有关情况。
《藤野先生》一文,回忆的是作者鲁迅于1902年至1906年在日木留学时的一段生活经历和往事。
1902年春,鲁迅在南京陆师学堂附设的矿路学堂毕业后,在学堂总办俞明震的带领下和几位同学一道 去日木留学。1902年到日本后,先在东京弘文学院学日文,1904年4月毕业后,他按原定志愿到仙台医学 专门学校学医。这是鲁迅经过郑重考虑后作出的选择。1906年春,鲁迅决心改变自己的生活道路,弃医从 文,于是离开仙台到东京。1906年6月,难违母命,他回国结婚,几天后复回东京。1909年回国。
鲁迅出国前后,中国正迅速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祖国面临日甚一日的危亡形势。作者东渡日木 前,1894年爆发中日甲午战争;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我国。这两次战争,最后都是以中国割地赔款而告 终。鲁迅到日木后,1904年至1905年,爆发日俄战争,这是日本和俄国两个帝国主义列强为了争夺中国 的东北而发生的战争。
鲁迅出国留学和后来弃医从文,都是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
鲁迅早在故乡绍兴的青年时代,就在探索人生的道路,立志“走异路,逃异地,去寻求别样的人们”。 南京求学时期的他,和许多先进的中国人一样在思考、探索国家和民族的出路。他们的结论是:“要救国, 只有维新,要维新,只有学外国。”(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鲁迅东渡日木不久,便立下了宏大志向:“我以我血荐轩辕”。他要把满腔的热血奉献给祖国。他是一 位深沉的爱国者,又是一个科学救国论者。他先选择了医学。他说:“知道了日本维新是大半发端于

[教学]藤野先生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小健
  • 文件大小179 KB
  • 时间2021-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