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黄山歙县宋村调查报告.doc黄山歙县 宋村调 查报告
姓名:*****
院系: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专业:09环境科学
以毛泽东思想看宋村发展
一、 调查时间: 2011年8月20日
二、 天气状况:良好
三、事前准备
宋村的大致情况
宋村位于歙县的一个偏远深山里,依山伴山,四季分明,自然环境得天独厚,其气候适 应种植葡萄。据悉,德国专家在宋村葡萄培训和考察时发现,宋村的土质是世界上最适宜种 植葡萄的土质之一。
在占据了这么优厚的自然条件下,宋村葡萄沟成为了皖南最大的葡萄生产基地。歙县葡 萄种植始于1988年,主产地在布射河两岸以宋村岑山为中心的“宋村葡萄沟”。经过二十多 年的发展,全县葡萄种植面积6000亩,预计2010年总产量达8000吨,年创产值2800万元, 仅葡萄一项种植户人均收入可达3000多元。
10多年葡萄发展已形成规模,品种也由原来单一的巨峰发展到现在的美人指、夏黑等 20多个葡萄品种。品质一流的宋村葡萄,富含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等,口感独特,深受各 地消费者的青睐,在长三角地区普遍看好。
如今,风景如画的宋村也是“黄山市百佳摄影点”之一,被誉为“黄山葡萄沟”。葡萄成熟 季节,各地游客、摄影爱好者纷纷前来旅游观光,边品尝葡萄边欣赏田园风光,在此度过一 段精彩的时光,留下一段难忘的回忆。
宋村葡萄发展过程及其名人轶事
尽管宋村种植葡萄的天然优势显著,但是宋村 在葡萄种植的道路上并非是一帆风顺的。在过去的 几十年里,宋村葡萄的发展有过许多挫折,其道路 是崎岖的。说起宋村葡萄的发展,不得不提及一个 重要的人物一吴云仪。
吴云仪现任黄山市五届人大代表,歙县政协委员, 桂林镇宋村党支部书记。多年来,他团结和带领全 村干部群众坚持科学发展和"一村一品"发展战略, 做大做强葡萄产业,取得了明显成效。
说起“宋村葡萄沟”,在黄山市乃至整个皖南地区现在都略有一点名气。但对于其发祥地 宋村,这个位于桂林镇西北部,布射河畔近千人口的偏僻小山村,过去并没有多少人知道它 的存在。这里依山傍水,风景秀丽宜水,但由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村民的思想观念封闭 保守,生产方式陈旧落后,一直困扰着当地经济的发展,是桂林镇有名的贫困村。上世纪
80年代,宋村人就利用当地温和湿润,昼夜温差大,适宜葡萄生长的气候特点,引进了葡
萄种植,但由于不成规模,又缺乏技术,管理粗放,果品的产量低,质量差,加上交通不便, 客商进不来,产品出不去,面对易腐烂变质的葡萄,村民只能忍痛贱卖,效益一直上不去, 葡萄种植一直在低谷中徘徊,有的甚至产生了弃“葡”种“稻”的念头。
吴云仪走马上任后,面对困境,决心因地制宜,带领村民念好葡萄这门“经”。在广泛开
展市场调查的基础上,组织村两委干部积极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稳定群众的思想情绪,鼓 励村民继续扩大种植规模。同时争取项目支持,修通并硬化了通村公路,修建了村口护岸拦 河坝和集贸市场,极力为葡萄的生产和销售打造平台。
2008年,在当选为县政协委员,特别是当选为市人大代表后,通过参加各种视察和调研, 他的思想境界得到了升华,思路更清,视野更广,信心更大,干劲更足。针对果农缺乏技术, 不善管理这一状况,多次聘请安徽省农科院教授、国外专家来村举办葡萄种植技术培训班, 邀请县农技人员下到田间地头,实地指导,使广大果农改变了观念,提高了
[精品]黄山歙县宋村调查报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