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山
歙
县
宋
村
调
查
报
告
姓名:*****
院系: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专业:09环境科学
以毛泽东思想看宋村发展
一、调查时间: 2011年8月20日
二、天气量对策,想方设法把损失降到最低限度。2009年初,他邀请县农技人员参加,组织部分村干部和种植大户前往浙江海盐等地考察学习,带头引进了葡萄大棚挡雨技术,通过在该村200余亩葡萄园的推广和应用,取得了亩均增收4000元的好成绩,使果农得到了实惠,尝到了甜头,解除了后顾之忧。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给宋村葡萄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多年来,他坚持带头干,积极做示范,先后引进和推广了葡萄蔬果技术、网罩防鸟技术、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和新植果园的菊花套种技术等,为宋村葡萄的稳定增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小小葡萄富了村民,美了农庄。而今的宋村已经建成了2000余亩的葡萄生产基地,亩产近4000公斤,仅此一项收入人均7000余元,是该村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并成功注册了“宋村葡萄”品牌。受其影响,临近的岑山、江村、叶河等地村民也纷纷种起了葡萄,总面积达到5000余亩,真正实现了规模经营,从此“宋村葡萄沟”声名逐渐远扬,成为黄山市乃至整个皖南地区农业产业化的一个亮点。
村民富了,身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支部书记多重身份的他始终没有忘记村民们另一种需求。多年来,他通过提出代表建议,争取项目支持等方式先后投入了300多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和村容村貌整治,修通并硬化了通村公路,修复了村内古桥,兴建了村口护岸和拦河坝,建起了村卫生室、计生室和村委会大楼,改造了高低压电力线路,接通了自来水,兴建了通讯基站,村民们还用上了互联网,美化和亮化了村民们的居住环境。被黄山市确实为“全市百家摄影点”和新农村建设示范村,2007年成为黄山市经济建设和新农村建设观摩点,并先后成功举办了两届“宋村葡萄节”,两次接待了多家媒体记者的摄影采风活动,迎来了众多游客来村里观光旅游。
四、调查后随笔
在葡萄即将下市的时候,有人提议去宋村。对宋村的葡萄,我已倾慕好久了,看了很多图片上的宋村葡萄美景,吟了很久的“葡萄美景夜光杯”,当然是“欲赏葡萄马上催”了。一路上高空流云山环水绕,甘蔗拔节芝麻开花,金黄的稻谷已开始归仓,憨厚的老牛正悠闲漫步,车子在连绵的葡萄荫廊里行驶了好一会,终于在一处溪水潺潺的河边停了下来。 秋风送来了葡萄的香甜,踩着窄窄的田埂小路,看到满目的葡萄架上迎风摇曳的葡萄藤,特别是那一嘟噜一嘟噜的沉甸甸的葡萄,心里真是喜欢得很。路边那鲜艳的打碗花,映红了行人的脚踝,叫不出名的枝枝蔓蔓的小草,仿佛在诉说着久远的故事,人们不由回忆起童年的乡村生活,一种遥远的亲切由衷地盈满心田,数不清的乡情、乡愁、乡恋也许是都市人一批批涌向宋村的原因吧。
一行人钻进了葡萄沟,葡萄沟里真是别有洞天,头上是累累葡萄,地面则盛开一丛丛白菊,间或夹杂着一两畦碧绿的紫芋,中间一个守夜的床板权当了桌子,摆着或紫或绿或绿中透红的葡萄,尝一口紫的甜如蜜绿的甘如怡,我最中意那种绿中透红的,尝一口甜中透着清香,无籽而爽口,据说,宋村的葡萄现在已有二十多个品种,我们刚刚尝的就是最著名的“巨峰、美人指、夏黑”。
葡萄园的主人热情地给我们送来了篮子和剪刀,嘱咐“拣喜欢的摘”。
在
黄山歙县宋村调查报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