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菊豆》有感
[模版仅供参考,切勿通篇使用]
时空背景的绝妙设置
由天才导演张艺谋执导的影片《菊豆》,改编自刘恒的中篇小说《伏羲伏羲》。故事讲述年已半百的染坊老板杨金山花大钱娶了年轻貌美的媳妇——菊豆。一心要让自己有子而能为杨家传宗接代的扬金山,由于自己的无能而往死里折腾菊豆。这一切都让侄儿杨天青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并渐渐产生替婶子抱不平的心态。当菊豆发觉天青对自己爱慕之后,饱受煎熬的她向天青表明了情爱之态。从此两个人偷爱着,生下了儿子杨天白。杨金山要报复他们,先是想掐死天白,后想放火烧死全家,但都没有得逞。杨金山跌入染池淹死后,天青和菊豆的日子并没有好过起来:按杨家祖宗规定,天青并不能住在菊豆家里,两人的偷欢只能选择在荒郊野外;天白的长大反而不利于他们自由接触(天白恨死了天青)。当天青和菊豆最后一次偷欢后,天白把天青扔进染池淹死了,悲痛欲绝的菊豆无奈放火烧了杨家。
看完影片《菊豆》,觉得影片不仅给我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而且影片中的人物也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究其原因,我认为影片在时空背景上的绝妙设置是主要原因。
小说原著《伏羲伏羲》讲述的故事发生在1944年到1968年间,主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开展土地革命运动到社会主义建设初期这一阶段。在这一阶段,虽然中国社会仍然蒙着一层层封建阴影,但社会变革极为迅速,旧社会遗留的封建枷锁被一个个砸碎。这样的一个社会阶段,影片“菊豆式”的故事的存在就有点违背常理了。所以影片大胆地把故事发生的时间前移到二十世纪20年代,那个年代里,中国百姓深受封建势力的压迫与剥削,尤其是封建礼教严重地摧残着一大批民众,毒害着民众的心灵,“菊豆式”的故事不但存在,而且存在得真实可信。比如杨金山花大钱娶了比自己小三十岁的美人菊豆,还一心为传宗接代不停的折磨她;杨天青与菊豆由相怜到相爱,却始终冲不破封建樊笼,最终困死在自己筑就的“巢”里。
更为可贵的是,影片场景设置的精妙。
一是整体画面的呈现上,设置以红色为主、灰色为辅的色彩。红红的大火,在影片中出现了两次,特别是结局的那场人为的火灾,烧红的不仅是杨家,简直是整个天地。大火外亦有小火,染坊内几处灶炉,亦是红焰直窜。除了火的红,影片还把故事主要集中在染坊中。而这染坊,染池是红的,染布是红的,就连染布人的脸也是红红的。影片着意突出红色固然与导演张艺谋惯用的表现手法有关(《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可相佐),但本质上却是表现着燃烧的欲火,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至于影片中的山村,特显的是灰色的巷弄、房顶和高墙,整体给人压抑的感觉,使人联想到禁锢与囚室,片中的主人公就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不被困死才怪。
二是影片中反复出现的染布用的木机,常常“咯嘣”“咯嘣”地响着,催命似的;每当发生较大的事件时,木机上的染布就骨碌碌地全滚落到染池中去,似要夺命;木机上横七竖八的木料构架,亦似阻隔天青和菊豆的栅栏。
三是那个染池,它红红的,长年累月,不知染红了多少布,也不知吸进了天青的多少汗和菊豆的多少泪。染池,更与菊豆的儿子天白相关,它让天白上演了杀父角色,让两个父亲都死在染池中(虽然名誉上的父亲杨金山是天白过失杀害的)。这里,影片借助染池突出了天白的性格形象:一个在父母违背封建道德的情况下孕育的一个“畸形儿”,一个带着怀恨之心成长的
观《菊豆》有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