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霉菌毒素的产生与分类.doc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1 霉菌毒素的产生与分类对畜禽养殖业危害较大的霉菌毒素主要是由以下四种霉菌属所产生: 曲霉菌属( 主要分泌黄曲霉毒素 AFT 、赭曲霉毒素等), 青霉菌属(主要分泌桔霉素),镰刀菌属(主要分泌 T-2 毒素、呕吐毒素 DON 、玉米赤霉烯酮、伏马毒素等),麦角菌属(主要分泌麦角毒素)。迄今为止已经有超过 300 种霉菌毒素被分离和鉴定出来,上述的几种毒素即为现今普遍认识的 8 种主要毒素。我们通过表 1 可以清晰看出其产生原因与类别 2 霉菌毒素的作用机理霉菌毒素影响广泛,从动物的急性死亡,慢性死亡到生长缓慢和繁殖性能降低。摄入一定量的霉菌毒素可削弱其免疫力,降低动物对传染性疾病的抵抗力,可使动物脏器损伤(如肝脏、肾脏、胃肠道和繁殖器官等), 繁殖性能下降, 并且在动物性产品中残留, 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表2 概括了常见几种霉菌毒素对动物健康和生产性能的影响。表2 常见霉菌焘素对动物健康和生产性能的影响霉菌毒素中毒主要是动物食入了被毒素污染的饲料,日粮中营养成分不足, 缺乏蛋白质、硒和维生素也是引起霉菌毒素中毒的因素之一。由于大多数常见霉菌毒素的中间产物或终产物的毒性与霉菌毒素的毒性不同,因此减少或增加外源性的化合物、代谢的药物可影响机体对毒素的反应, 这类药物对黄曲霉毒素和赭 2 曲霉毒素的作用比较大, 而对单端孢霉毒素相对比较小。通常饲料中霉菌毒素不是单一存在而是两种或几种同时存在, 当不同毒素同时存在时, 霉菌毒素的毒性会可能出现加性效应、亚加性效应、协同效应、增效效应和颉颃效应。加性效应(Synergistic effects) 是指 2 种霉菌毒素的组合作用等于二者单一作用的累积相加。亚加性效应(Less than additive effects) 是指发生于 2 种霉菌毒素的组合作用低于二者单一作用的累积相加。协同效应(Synergistic effects) 指2 种霉菌毒素的组合作用高于二者单一作用的累积相加。增效效应(Potentiate effects) 指一种霉菌毒素对某组织或器官不产生毒性作用, 但摄人另一霉菌毒素后, 前者使后者毒性增强。颉颃效应(Antagonistic effects) 是指一种霉菌毒素干扰另一种霉菌毒素的毒性作用,这种情况较少见。 黄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aflatoxin , 简称为 AF) 在各霉菌毒素中, 被认为毒性最强,危害最大的致癌物质,其耐热性强,超过 80℃才能破坏, 在紫外线照射下能产生荧光, 是黄山霉菌和寄生曲霉菌的产物,几乎所有动物对 AF 都敏感,禽类最为敏感。 AF 对幼龄动物的毒性强,致死率高,而成年动物的耐受力较强。黄曲霉菌( AF )可分为黄曲霉菌 B1 、 B2 、 G1 、 G2 、 M1 、 M2 ,其中危害最大, 毒性最强的是黄曲霉菌 B1 ( 简称为 AFB1) , 对动物的主要影响是致肿瘤、免疫抑制、致突变和致畸, 影响的主要靶器官是肝脏, 是一种肝毒素, 可引起肝脏出血、肝脏脂肪变性、胆管 3 增生等, 并可导致肝癌的发生( 徐运杰等, 2008 ; 胡兰等, 2001 )。黄曲霉毒素是养猪生产中危害最严重的毒素, 对猪的危害主要有(1 )是最强的免疫抑制剂,当猪采食受其污染的饲料后,首先免疫系统受到干扰, 对疫病易感性提高, 药物治疗效果差。(2)

霉菌毒素的产生与分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3188035052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