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中国合伙人》声音解析
摘 要:电影从开始发展到现在,从无声电影发展到有声电影,声音在电影中得以广泛的运用,优秀的配音,悠扬的音乐,每次提起总是让人难以忘怀,由此可见,声音在影视作品中已经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在电影《中国合伙人》中,其声音更是感人至深。声音中的语言不仅可以表达和揭示主题,而且还可以丰富和补充画面的内容。当然,声音中的音乐也是功不可没。它的作用主要在于它有助于表现电影的主题。丰富细腻的语言,具有时代气息的音乐,这样的结合使得影片的主题更加突出。
关键词:语言;音乐;音响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1-0191-03
一、引言
电影《中国合伙人》在公映后,票房大卖,在内地华语电影中成为第11部票房过5亿的电影。它是由香港著名的导演陈可辛执导并拍摄,它的内容是以企业的领导人为背景,讲述了在1980年到21世纪之间的30年,三个青年――土鳖成东青、海龟孟晓骏、愤青王阳经历了坎坷波折,最终创办了一家教育机构,并成为中国第一家海外上市的帮助大批学子留学美国的机构。他们三个爱情破灭过、友谊破碎过、理想走失过,但最后还是走到了一起的励志故事。陈可辛导演把国家的大事件与剧中人个人奋斗的喜怒哀乐结合在一起,让影片更富有时代的价值,正如他执导的电影
“中国合伙人”(英文译名“American dreams in China”)。
电影《中国合伙人》在声音的运用主要体现在声画结合上。它的声音由语言、音乐和音响三部分构成,在语言中灵活地运用旁白和影像叙事、同期声台词的结合,以及具有时代气息的经典音乐,共同构建了一种独特的风格。本文将从语言、音乐和音响三方面来对电影中的声音进行解析。
二、丰富细腻的语言
就这部影片来说,一个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充分的利用剧中人物的语言。陈可辛导演的电影中人物的语言,都有着鲜明的人物风格,他能把人物最想表达的情感传达给观众,并且配合电影的画面来推动剧情的发展,表现剧中人的心境和情感,能够增大画面表达的信息量。当然,电影中的语言也能够塑造人物的性格,同时对主题的升华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一)多主体旁白的叙述
旁白的使用在评价上首论声画关系。使用声画同步,刚开始可以使观众建立一种观影自信,同时利用旁白来对影像进行解释、说明,让观众感觉到剧中人与自己有着相似的情感,但时间长了就会使观众感觉到信息嗦、冗余,反而不利于观众对信息的接收和情感的唤起。《中国合伙人》在使用旁白叙述的同时,对主题旁白和影像之间的关系也进行了精巧的设计,让整个影片的效果更佳。
在具体运用上,影片一开始就是成东青等三个人办签证的画面。成东青几次办签证都没有成功,最后郁郁离开,看着签证官,这时成东青的旁白:“他永远不会想到,在20年后,我最擅长的是帮人怎么去美国。”在这里,旁白的作用就是对画面进行补充与评论。当然,旁白还有引出下场戏的作用。接下来的画面是二十年以后,在体育馆被万人追捧的成东青、王阳和孟晓骏发表成功的演讲。影片不但把人物20年后的状态和20年前的性格做了比较,而且这样的对比也构成了影片的主体风格。
例如体育馆画面:在演讲会上,观众们疯狂地呼喊着成东青、王阳、孟晓骏三人,其场面非常壮
电影《中国合伙人》声音解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