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部《新生儿病室建设与管理指南》解读与2009年广东省新生儿护理质量中期评估结果反馈
.
定义
新生儿病室是设置在医疗机构内,收治胎龄32周以上或出生体重1500克以上,病情相对稳定不需重症监护治疗新生儿的房间,可以设一间或多间。
新生儿病房的分类:
Ⅰ级新生儿病房:即普通婴儿室,适于健康新生儿,母婴应同室。
Ⅱ级新生儿病房:适于胎龄>32周,出生体重≥1500克的早产儿及有各种疾病而无需循环或呼吸支持、婴护的婴儿。
Ⅲ级新生儿病房:即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 《儿科学》第7版
.
设备的配备
负压吸引、监护仪、吸氧装置、氧浓度监护仪、暖箱、辐射式抢救台、蓝光治疗仪、输液泵、静脉推注泵、微量血糖仪、复苏囊与面罩、喉镜和气管导管等。
新生儿病室设施、设备应当定期检查、保养,保持性能良好。
存在问题:
;
,但未监测,无记录;
.
设备的配置
存在问题:
;
(全病区只有一套复苏囊);
(抢救车放置在普儿病房);
;
,未及时维修;
。
输液泵/微量泵配置不足
.
设备的配置
有条件的可配备吸氧浓度监护仪和无创呼吸机。
加拿大多伦多:所有氧源均为空氧混合气源
空氧混合气源
.
护士与床位比
护士人数:床位数
:1以上
存在问题:
病人多的新生儿病房,
护士普遍存在缺编情况;
N班护士人力不足。
医院
定编床位
护士人数
人力状况
A
5
(其中NICU1张)
8
达标
B
NICU10张
15
基本达标
C
30
(其中NICU5张)
23
按编制达标,高峰时段缺口26人
D
40
(其中NICU20张)
24
缺口20人
表 广东省四所医院新生儿病房的护理人力配备状况
注:NICU床护比按1:
.
新生儿病室护士的基本要求
护士要相对固定
经过新生儿专业培训并考核合格,掌握新生儿常见疾病的护理技能、新生儿急救操作技术和新生儿病室医院感染控制技术
.
护理组负责人的基本要求
三级医院和妇幼保健院:
具备主管护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且有2年以上新生儿护理工作经验
二级医院和妇幼保健院:
具备护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且有2年以上新生儿护理工作经验
.
辅助人员
新生儿病室可根据实际需要配置其他辅助人员,经过培训并考核合格。
助理护士、护工
文员
.
消毒隔离
新生儿科病房分为医疗区和辅助区。
医疗区包括:普通病室、隔离病室和治疗室等,有条件的可设置早产儿病室。
辅助区包括:清洗消毒间、接待室、配奶间、新生儿洗澡间(区)等,有条件的可以设置哺乳室。
新生儿病室的建筑布局应当符合医院预防与控制的有关规定,做到洁污区域分开,功能流程合理。
.
新生儿病房的管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