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活动 深刻感悟
数学活动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善于设计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充分感悟体验,激发思维,不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提升数学素养。构建高效课堂。
一、研读教材,设计数学活动
数学教学活动设计要考虑几个维度:一个是教材适合度,教材内容有自身特点,并不是每一个教学内容都适合设计教学活动的;一个是学生认知维度,小学生有年龄认知特点,而且个体差异很大,教师要对学生认知有全面了解才能抓住要点;一个是课堂教学环境维度,课堂教学有特定气氛。如果教学活动环境不良,活动效果自然要打折扣。
在学习《三角形的认识》时,我设计了一个教学活动:每一个学生根据教材中三角形分类,分别用剪刀在卡纸上剪出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学生纷纷动手进行剪裁,在剪裁中自然对三角形分类有了一些认知。当大家都完成剪裁时,我随手拿出一个三角形纸样,用手遮挡住大部分,只露出一个锐角。我问学生:大家猜一猜,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三角形?有学生回答:这是一个锐角三角形;有学生回答:这是一个直角三角形;有学生回答:这是一个钝角三角形;也有学生回答:说不好。当我放开手掌时,原来这是一个钝角三角形。通过活动,学生感悟到只露出三角形的一个锐角无法判断是什么三角形,因为任何一种三角形都有两个锐角。当我再露出三角形的一个锐角,要求学生判断是什么三角形时,学生已经有经验支撑了,这次的观点高度一致:不一定。这样的教学活动看似简单,但操作效果却十分显著,学生经验积累很到位,课堂学习气氛很热烈。这说明教师的设计符合教材和学生实际,学生思维就活跃,课堂就呈现高效性。
二、激发思维,丰富经验感知
在激发学生思维时,教师要注意掌握力度、难度,让学生在探索、质疑、分析中积累经验,并将这些经验进行科学归类,形成经验体系。数学教学活动可以充分激发学生思维进入活跃期,教师要注意随时对活动进行调整。在学习《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时,我设计的教学活动是这样的:先用卡纸剪成不同大小的正方形和长方形,然后测量所需数据,计算周长。学生开始还比较有兴致,剪了多个正方形、长方形进行测量、计算后,活动显然已经没有什么“含金量”了,学生兴趣迅速消减。我看到这一情况,立即进行调整:每人再剪出一个同样的长方形和正方形,与原来的长方形、正方形拼摆成新图形,然后计算新图形的周长。活动一经调整,难度提高了,对学生的操作、思维都是一个新的挑战,学生顿时活跃起来,纷纷投入到活动中。经历了拼摆和计算,学生们发现两个正方形只有一种拼法,周长相同;而长方形则有两种不同拼法,周长也不同。这个活动中,学生参与的热情之火因教师的及时调整而不断被点燃,由于图形拼摆存在多种方式,需要借鉴原有经验并变化分析,因而开阔了学生的思维,丰富了学生的经验感知,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动手实践,积累直接经验
数学教学活动大多是师生共同参与,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进行动手实践,凡是学生能够做到的,教师就不要代替,实践出真知,学生在操作实践中建立起来的经验认知是深刻的。教师要努力创造教学活动条件,让学生获得直接经验。这对提升整个课堂教学效果有重要意义。在学习《分子相同的分数大小比较》时,如何理解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在教学中,不是要学生将这样的结论熟记于胸,而是需要学生自己产生感悟。
精彩活动 深刻感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