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璞归真【数学课要返璞归真】
[模版仅供参考,切勿通篇使用]
跨进课改的门槛后,听了很多数学课改课,其中有些是省市级的课改示范课,更多的是平常的课改交流课。虽然从中学到很多东西,但确实也发现我们目前美丽的课改背后其实隐藏着诸多虚假。
一、创新的背后是数学课的自我迷失
新是我们的目标,没有一个人愿意自己只是延续、一味地继承、没有丝毫的自己的创见。那么,我们数学教师对数学课创新的理解又是什么呢?我们发现,不少教师一面学习《数学课程标准》,一面在对教材进行加工再“创造”。有的干脆不用教材,另起炉灶,一节两节马马虎虎,多了呢?其结果必将退下阵来,这显然不可取。而较多的问题是,过早过多地补充教学内容,忽视了教学的基本要求。往往是拔高了教学要求,忘记了面向全体学生,尤其不利于学困生的学习。
也有很多老师不知怎样才能培养学生发现与创新的能力,找不到方法和抓手,片面追求形式主义。凡是数学课改的公开课几乎一律使用多媒体,五彩滨纷的课件总有喧宾夺主之嫌疑。而对多媒体设备薄弱的学校,又有多少实际指导意义呢?
二、热闹的讨论背后是认识的肤浅
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上,“热热闹闹”似乎成了许多老师心目中一堂好课的标准。于是,本来一堂简单的数学课,偏偏人为地添置了很多“化简为繁”的程序。学生们一会儿小组讨论,一会儿游戏竞赛,一会儿探究学习……一节课下来,看似热热闹闹,轻松愉快,可是,真正引导学生沉浸于问题,进行深入思考的时间却是少之又少。以下是我发现的当前数学教学中的几点“弦外音”:
1、简单追求学科的综合。为了体现新课程精神,在我们的课堂上就出现了一幅幅“热热闹闹”的风景。游戏,比赛,讨论,各种多媒体……一拥而上,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最终却连一节课应该传授的基础知识都没有说清楚。我们的老师在备课时往往都把主要精力都花在了设计这些形式上,而对数学学习的主要目标忽略了。
2、没有实效的随意讨论。我们很多老师认为每堂课都要合作探究,每堂课都要小组讨论,这就容易把数学课上成讨论课。即不管大事小事,有无必要,都要分小组讨论一下,美其名曰贯彻新课改精神,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实则劳而无功,一堂课下来,学生们在嘻嘻哈哈中度过,错过了深入思考的机会,更不会有丝毫的收获。
3、追求“看点”,哗众取宠。数学课堂教学气氛“沉闷”,一直被人们口诛笔伐。不少课只顾追求表面的繁华,看似热热闹闹,气氛活跃,实则浮华空洞、流于形式,试问:学生真正学到了什么?“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有时也只有在静中,学生的思维才能自由放飞,我们所期待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才不是一句空话。
三、自主的泛化必将导致无主
学习是学生的学习,我们教师绝不能越俎代庖!我们应该让数学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去分析,去思考,去寻找答案。让学习真正成为他们自己的学习。完全这样合适吗?我们有没有考虑到部分学困生充当了观众?个别调皮的孩子也找到了闲聊的机会?学生自学的效果究竟有几何?完全放任让孩儿们唱“独角戏”,还要老师做什么?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是时代赋予教学活动的要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教师在教学中合理、科学的开展,才能发挥它的作用,万万不可无主学习啊!
四、无原则的表扬是对学生的放任
数学课要返璞归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