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山区公路水毁论文:山区公路水毁防治技术的研讨.doc


文档分类:建筑/环境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山区公路水毁论文:山区公路水毁防治技术的研讨
【摘要】本文针对陕南山区公路汛期较易发生水毁的四种类型和原因分析,有的放矢、深入浅出的论述不同的水毁类型所采取的必要防治措施,陈述了山区公路多年来水毁防治方面的探索实践以及取得的显著效果,得出结论,值得推广和实践。
【关键词】山区公路水毁;路基;桥涵;防护工程;效果
公路水毁是指公路沿线的工程设施由于受到水的作用而遭到损坏的现象与过程。我省安康境内国省干线公路几乎每年汛期都不同程度地遭受洪水毁坏,水毁现象时有发生,轻者路基路面损坏,影响公路通行能力,重者桥梁冲毁,中断交通,由此所造成的损失相当严重。因此如何采取有效的工程措施加强对国省干线公路水毁的防治,显得尤为重要。下面结合安康公路管理局旬阳公路段多年来对公路水毁的防治经验,浅谈造成公路水毁的几种类型的原因及防治技术要求。
1.公路水毁的类型和原因
公路水毁主要有四种类型:路基沉陷、路基坍塌、桥涵破坏、防护与加固工程损坏。
路基沉陷是指路基在垂直方向上产生较大的沉落,路基的不均匀下陷,将造成局部路段路面破损,影响行车安全,甚至中断交通。形成路基沉陷的原因有:
(1)填料选择不当,填筑方法不合理,压实不足。
(2)路基结构组合不合理。
(3)路基排水措施不当,使路面、边沟形成积水。
(4)受洪水顶冲路段缺少必要的排水和防护措施。
路基坍塌主要指路基土体(或土石混杂的堆积物)遇水软化,在公路上下边坡坡率较大且无支撑情况下,自身重量所产生的剪切力,超过了粘结力和摩擦力所构成的抗剪力,因而土体沿松动面下坠散开。
形成坍塌的原因有:
(1)缺乏合理的排水措施。
(2)路基边坡土质松软,坡度过陡。
(3)缺乏必要的挡土墙或护坡等防护措施。
(4)山体地质条件差,岩石风化严重。
桥涵破坏主要是指在山洪暴发下,洪水冲刷掏空桥基使桥梁失稳损坏或冲毁涵洞。
形成桥涵破坏的原因有:
(1)涵洞位置不当,孔径偏小。
(2)涵洞进口处理不当。
(3)桥位选择不当,河床地质条件差。
(4)河道长期得不到清理,水流不畅,直冲桥基。
扩护与加固工程损坏主要是指挡土墙、驳岸等防护工程在不断受到水滚冲击下,基础换稳,产生滑移破坏。
形成防护与加固工程损坏的原因有:
(1)防护与加固工程所处地基软弱或基础设置不深。
(2)挡土墙自身排水不畅。
(3)驳岸位置选择不合理,挤压河道,引起局部冲刷。
针对以上四种比较普遍的水毁类型,我们采取了以下不同方法的防治。
(1)在软弱地基上修建公路时,应特别注意对路基进行加固,可采用换土法、掺石灰法、石灰桩法等多种加固方法,使路基达到足够的强度,满足设计要求。
(2)在进行路基设计时,切不可用透水性不同的土无序填筑路基,应采用良好的砂性土等填筑路基,当确需用透水性不同的土填筑路基时,应将透水性强的土填筑路基下层,透水性不强的土填筑路基上层。
(3)沿河路堤,河滩路和桥头引道等长期浸水路基,要设置堤岸、护坡等防护措施。
(4)%,单向排水长度不宜超过500米,应分段设排水沟、涵洞将水引出路基,以免积聚在边沟内,影响路基稳定。
(5)在地下水位浅的路段,应铺设砂(砾)垫层以阻断毛细水上升,以免影响路基路面稳定,路面基层宜采用水泥稳定上

山区公路水毁论文:山区公路水毁防治技术的研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bodkd
  • 文件大小28 KB
  • 时间2021-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