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区精品课程
《中国现当代文学(部分章节)》电子教案
汉语言文学系主任副教授战瑞请
中国现代文学史
引言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
这一部分要讲授2个课时,主要关注这样几个问题——
一、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发展进程
中国现代文学是指以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为开端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时期的文学。它包括在此期间发生的文学运动、文学论争、文艺思潮和在此期间出现的文学社团、文学流派以及所有不同类型作家的创作。
中国现代文学所具有的这种纵横交叉、承前启后的历史特质,是中国以往任何一段文学史难以相比的。
中国现代文学的主要内容体现于它大致经历的三个发展时期,即“三个十年”。
第一个十年(1917~1927),通常又叫“五四”时期的文学,因为“五四”文学革命是这一阶段的重要内容。它是现代文学开拓与奠基的阶段。鲁迅、郭沫若等一批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及其现代文学的奠基作家,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等最初一批重要的社团流派,都出现在这一阶段。
这个时期最重要的事情是中国新文学的序幕正式拉开,即五四文学革命的兴起。 1917年初,胡适、陈独秀分别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和《文学革命论》,标志着文学革命运动的正式兴起。
与此同时,以鲁迅、郭沫若为代表创作的新文学作品,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表明了新文学的实质性进展。小说方面,有鲁迅划时代的《狂人日记》。诗歌方面,出现了胡适、郭沫若等人的白话诗,尤其是郭沫若的诗集《女神》,开创了自由体白话新诗的一代诗风。
1921年以后,随着新文学理论和创作的深入发展,出现了大量的文学刊物,涌现出众多的新文学社团。其中重要的有:文学研究会、创造社等,标志从作家个体转向群体创作,并有自身鲜明的文学理论,进一步奠定了文学主张这方面深刻的影响。
第二个十年(1928~1937),通常又叫左翼时期的文学,因为左翼文学在这一时期迅速发展、高涨,并成为文学发展的主潮。
它是现代文学发展、成熟的阶段。
这个时期文学的特点是:
一方面左翼文学强劲的发展,将文学和社会时代的联系方面推进到了极点。革命文学的运动的出现更注重文学内容的深入和挺进。用一句话概括: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
但是第二个阶段之所以成熟,并不仅仅是革命文学的发展,而是进一步出现了多种风格、作家流派的作家作品。特别重要的有巴金、老舍、沈从文、曹禺等。同时也促进了文学在现代主义上的探索,特别是现代主义诗歌、小说。此外还出现了京派和海派这样的文学派别。
第三个十年(1938~1949),这一阶段的重要特点是民族斗争与阶级斗争对文学发展的作用和影响,显示了文学和时代更加密切的联系。
通常叫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的文学。
由于抗战的发生,出现了全国范围的文艺抗战运动。从38年到42年属于抗战前期的文艺发展,出现了大批的积极宣传民族意志、鼓动抗日救国的文学作品。这个阶段显示了一种不同的变化——中国现代文学显示了与时代相辅相成同时发展的特点,表明文学始终是为社会服务的。
42年以后根据特定的社会政治形势的变化分为两个地区的文学:解放区和国统区两大区域。
在解放区,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提出了一条较为完整的马克思义文艺思想方针,涌现了赵树理、孙犁、丁玲、周立波以及《白毛女》、《王贵与李香香》等一大批具有比较典型的民族风格、民族气派的作家和作品。
纵观中国现代文学30年,无论是它自身的演变,还是它和时代社会的关系,都可以看出,它是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的发展而发展的,是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相辅相成的。
近些年学术界已注意到现代文学与传统文学这截然异质两种文学的“过渡”与“先导”过程,也就是说,中国现代文学起飞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但助跑过程却是近代一系列变革和改良。这个过程被称作现代文学的发生。
具体说,首先我们要重点关注“发生”期的几个重要问题:
1840年至1842年的鸦片战争,在中国历史上造成了两个相互联系的后果:一是政治和经济上,中国越来越陷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悲惨境地,中国人民与封建主义、帝国主义的矛盾日益尖锐化和激烈化;二是外国帝国主义用大炮轰开了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外国文化,当时主要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文化开始输入中国。中外文化在碰撞中进行融合,推动了中国近现代文化的发展。
民族危机感对20世纪中国民族的文化心理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巨大影响,造成了现代/传统、新/旧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对立。
在一部分敏感的知识分子中,则导致了激切变革的时代要求。出现了这样几个变革:
一、知识分子角色的变化
以启蒙为主导。
二、文化机制的变化
1、法律对从事文学活动者和报刊繁荣的基本保障。
2、与报刊同时发展着的是现代出版事业。
3、现代社会分工在文学创作队伍方面率先实现。
4、培育了受众。
其
《中国现当代文学(部分章节)》电子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