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二 细菌的简单染色和革兰氏染色
1
实验目的
掌握细菌简单染色和革兰氏染色技术的原理和过程
初步掌握无菌操作的要求和注意事项
2
细胞的含水量、对比度
常用碱性染料、细菌染色均为细胞质染色。
3
革兰氏染色与细胞壁
(革兰)于1884年
发明的一种鉴别不同类型
细菌的染色方法。
4
5
革兰氏染色
1、用碱性染料结晶紫对菌液涂片进行初染
2、用碘溶液进行媒染,其作用是提高染料和细
胞间的相互作用从而使二者结合得更牢固。
3、用乙醇或丙酮冲洗进行脱色。在经历脱色后
仍将结晶紫保留在细胞内的为革兰氏阳性细
菌,而革兰氏阴性细菌的结晶紫被洗掉,细
胞呈无色。
4、用一种与结晶紫具有不同颜色的碱性染料对
涂片进行复染。例如沙黄,它使原来无色的
革兰氏阴性细菌最后呈现桃红到红色,而革
兰氏阳性细菌继续保持深紫色
6
实验材料
革兰氏染色:
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7
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通常称为大肠杆菌,是Escherich在1885年发现的,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一直被当作正常肠道菌群 的组成部分,认为是非致病菌。直到20世纪中叶,才认识到一些特殊血清型 的大肠杆菌对人和动物有病原性,尤其对婴儿 和幼畜(禽),常引起严重腹泻和败血症 ,它是一种普通的原核生物 ,根据不同的生物学特性将致病性大肠杆菌分为5类: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肠产毒性大肠杆菌(ETEC)、肠侵袭性大肠杆菌(EIEC)、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肠黏附性大肠杆菌(EAEC)。大肠杆菌属于细菌 。
8
9
菌悬液
涂片
干燥
滴加无菌水
固定
取菌苔
涂片
操作步骤
10
革兰氏染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