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倾听》培训心得(二)
学会倾听学会欣赏学会赞美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我们教师的工作就是要教给学生知识文化,但也承担着教育学生的责任,也就是“解惑”。这个“解惑”指我们目前教学中承担的德育教育任务。但工作时间长了,我们教师容易形成一个思维定势。和同学谈话,不自觉地总以教育者的身份,居高临下,或者批评,或者教育,或者指点人生迷津,或者指出缺点和失误。这样的做法,老师们都___,感觉到自己尽到了老师的职责。可是,在实际结果中却往往事与愿违,往往学生并不领情,并且产生逆反心理,拒绝老师的简单说教,走到事物的反面。所以作为教师,一定要注意反思自己的言行,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真正成为学生的朋友,引领学生走向成熟,走向完善,走向人生的最高境界。通过我在十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探索和总结,我认为在与学生,特别是在与中学生的交往中,只有学会倾听,学会欣赏,学会赞美,我们才可能与学生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第一,学会倾听,让学生说出他们心中的真实想法,为自己解决问题找到最佳的切入点。
倾听是实施有效教育的基础和前提。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渴望别人尊重的愿望。作为老师,要对学生进行有序的教育,就必须尊重学生,认真倾听他们的呼声,了解学生的疾苦。知道他们在想什么。做什么事。有什么高兴的事。有什么忧愁的事。他们学习中有哪些成功的地方。生活中碰到了哪些困惑。是什么方面的问题。是方法的问题。还是心理的问题。是习惯问题还是基础问题。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和方法,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感知他们的一切,站在他们的角度考虑问题,我们才能对要处理的情况有比较清醒的认识,才能做到对症下药,有的放矢。所以在了解学生的时候,我们做老师的一定要放下架子,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增加老师的亲和力,使其“亲其师,信其道,”学会倾听。
但事实上,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多数老师却不愿意倾听学生的倾诉,不愿意听学生的唠叨。总认为自己是老师,在学生面前应该保持师道尊严,总认为自己应该高人一等,比学生高明,没有必要倾听学生的诉说。我们老师只有学会了倾听,就能够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就会感到老师对他们的尊重和关怀。他们就愿意把自己的想法、愿望、困惑告诉你,求得老师的理解和尊重,求得老师的宽容和理解,求得老师的帮助和解释。必须明白:这个时候所进行的交流,就是心与心的交流,就是灵魂与灵魂的对撞,是师生感情的互动。所以说,倾听是实施有效教育的前提。
第
二、学会欣赏,让每一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像朝阳般灿烂。
欣赏是有效实施素质教育的态度,是有效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学会倾听的基础上,欣赏学生,不仅包含了对学生的理解和宽容,更重要的是把学生当作正常的人一样:不仅要欣赏学生的优秀品质,而且也要学会欣赏学生的缺点和失误。记得有位名人说过:“世界上没有垃圾,只有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在这里我把这句话化为:“任何学生都没有不良品质,只有用错了地方的性格。”故我们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可以看到对优秀学生的欣赏,几乎每个老师都能做到,但对于待进生的欣赏,就几乎没有多少人能够做到了,或者说没有多少人能够认同了。
在目前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背景下,要求每一位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品德与修养都要得到全面的锻炼,这就要对所有学生实施有效的教育,特别
《学会倾听》培训心得(二)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