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标兵事迹材料
本人从2004年9月从事教育工作以来,坚决遵循教师职业道德的规定,努力恪守一名中学教师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在面临当今社会关系急剧变革的情况下,在社会经济生活、文化生活和人们的生活教育观念发生重大改变的时候,我没有盲目追随社会的风气,没有因外界环境的变化,而丧失过自己的立场,丢失过自己的原则,:
一、 坚持把“顾全大局、服从安排”当做自己师德素养的高低的检验。
在学校安排的各项工作中,我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服从领导,不打折扣,认真完成学校领导教给的各项工作任务.尤其是班主任工作是一项纷繁复杂,不容易做更不容易做好的工作,但即使如此我也没有打过退堂鼓。我坚信,学校领导的安排是从全局的学校工作的角度安排的,个人的要求和困难都应当服从于集体。同时我认为,越是难做的工作越能体现一个人的综合素养,学校的安排,是学校对我当前师德素养高低的客观评定。
二、 坚持“爱心是教育活动展开的前提”的教育理念和师德标准。
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它要毫无保留地献给所有学生;这种爱是深沉的,它蕴涵在为所有学生所做的每一件事当中;这种爱是神圣的,,才能触及学生的真情,从而使其感受到教育的魅力,获得教育和成长。只有从爱心的角度上,学生才可能真正信任你,,做好准备。
所以作为一个老师,拥有一颗爱心是做好教育的前提,也是最起码的师德标准.当一个学生对家庭不报太大信心时,当下的教育环境中,也没有响应的爱心补偿教育时,这个学生就会丧失信心距离正道越来越远。相应的责难就会群起攻之,就会更把他推向深渊,这个时候老师的爱心更显弥足珍贵。作为一名教师,不仅不能怨恨学生,更应当以德报怨的帮助他,毕竟爱心是教师道德素养的起码要求。
三、坚持把尊重学生当做教育活动展开的必要手段和有效平台,当做完成教师道德素养提高的必要过程。
我坚持把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隐私,尊重学生的名誉,尊重学生的合理思想和行为,尊重学生的个性作为师生交流的主要切入方式。我以为学生当中最难管理的也是最需要管理的,而这些学生往往是因为教育者尊重的缺失,导致出现人格不能对等,而使学生和老师之间难以形成一个有效地公平的教育平台。学生也是一个个人,,他们或者自暴自弃,或者一味屈从,这样只能使学生距离我们的教育预期越来越远。所以,,畅所欲言的平台时,学生自然就会给老师相应的尊重,交流就成为一种可以协商的,可以讲理的,可以承认错误的,可以慢慢改过的行之有效的教育过程。学生在这个过程当中,也把自己当做一个独立的人,必须承担责任的人,进而审视自己的行为,完成自我教育和监督下的个人成长。所以尊重是教育活动展开的必要手段和有效平台,而尊重学生也是师德素养的基本要求之一.
四、坚持把“耐心和恒心是教育活动
师德标兵事迹材料1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