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经济法的经济效率价值
摘要本文指出经济效率价值是经济法的核心价值,探讨了经济效率价值的具体内涵,并从四个方面指出经济法追求经济效率价值的具体表现。最后,本文还进一步指出经济效率价值的有限性,认为该价值必须和其他价值配合,共同构筑经济法的价值体系。
关键词经济效率福利伦理
中图分类号::A文章编号:1009-0592(2009)06-139-01
一、经济效率的含义
经济效率价值在经济法的价值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经济效率价值的具体内涵是指社会资源的分配效率,即如果社会资源的配置和利用使越来越多的人福利状况得到改善,而同时又没有人的福利状况因此变坏,那么就意味着经济效率的提高。这种对分配效率的追求,实际上是追求社会整体的经济效率,追求的是一种社会整体福利。这种经济效率观念是由意大利的经济学家帕累托提出的,由于这种经济效率价值观包含一定的伦理价值因素(有人因此变好,没人因此变坏),因此受到法学界的青睐,被法学界所借鉴。比如经济法通过对市场竞争机制的调控,克服市场失灵,以提高经济运行的整体效率,培育统一、开放、有序的市场体系。这种对整体经济运行效率的追求,实际就是对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的追求。
二、经济法追求经济效率的表现
经济法对经济效率的追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规制垄断。垄断对经济效率的危害在于垄断破坏了价格机制对社会资源配置的导向作用。在市场竞争条件下,价格体现的是供需关系的变化,并以此来引导社会资源在各行业的配置。在垄断条件下,价格被垄断企业控制,并不能反映供需双方的变化,由此价格杠杆不能发挥对社会资源的引导作用。而且垄断高价使产品销量减少,并使消费者的有效需求得不到满足,产品的供给与需求并不是最有效率的。由此垄断对经济效率的破坏是明显的,因此经济法必须通过规制垄断来维护经济效率。第二,解决经济的外部性问题。经济的外部性,一般是指人们的行为对他人和社会造成一定影响,而且这种影响无法通过合同交易等市场化方式加以解决。第三,提供公共产品。公共产品对于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运行效率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公共产品不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提供公共物品很难获得足够的收益,因此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私人企业一般不愿提供这类产品。比如对基础设施和基础研究的投资。为解决公共产品缺乏的问题,国家可以通过税收等法律制度对提供公共物品的私人企业进行财政补贴,鼓励其提供公共产品。第四,解决市场信息的不充分、不对称问题。在市场交易中,买卖双方存在着信息不充分、不对称的问题。比如,生产者对产品的各种情况了如指掌,但是消费者却很难对产品的真实情况完全掌握。市场信息不对称有时也会造成市场竞争机制的低效运行。比如在缺乏互信的情况下,交易双方为了获得交易信息,势必大大增加交易成本,延缓交易的成交时间,这不利于社会资源通过合同交易机制快速、方便的流转。为解决交易信息不对称问题,政府可以通过立法保护交易信息不对称的弱势一方。比如通过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保护消费者的知情权,通过广告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打击虚假宣传行为,通过价格法要求经营者必须对商品明码标价,促进社会资源高效快捷的流转。
三、经济效率的局限性
尽管经济效率价值具有
论经济法的经济效率价值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