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保护技术
1
第三节 葡萄病虫害
●葡萄霜霉病
葡萄霜霉病分布于我国各葡萄产区,是葡萄的主要病害之一。主要危害叶片,也可侵害新梢、幼果等。轻者造成叶片大量脱落,枝条不充实,冬芽不饱满,影响葡萄次年产量和质量,重者导致枝条或整株枯死。
2
叶片受害后,正面呈淡黄色斑点,叶背面产生白色霜霉状物,病叶逐渐干枯脱落。新梢发病开始为水渍状半透明斑点,后变为微凹陷、黄色至褐色病斑。潮湿时病斑也能产生白色霜霉状物,病梢扭曲、枯死。幼果染病后,病部褪色、变硬下陷,出现白色霜状霉层,随后皱缩脱落。
葡萄生单轴霉菌Plasmopara viticola( Curtis) de toni,属鞭毛菌亚门、单轴霉属。
3
4
以卵孢子在病叶组织及土壤中越冬。次年春季卵孢子萌发产生孢子囊,靠风雨传播,侵染叶片。叶片发病后,不断产生大量孢子囊进行多次重复侵染。冷凉潮湿天气,栽植过密或枝叶过多、通风差和排水不良均有利于病害流行。
(1)及时清除病叶,剪去病枝,集中烧毁,以减少菌源。
(2)雨季注意排水,勤除草,降低田间湿度。
(3)及时摘心,打副梢,有利植株通风透光;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力。
(4)在葡萄开花前和花后,喷洒1::180~200倍波尔多液,隔半个月喷1次,连续2~3次,保护幼嫩叶片。发病初期喷洒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隔7d喷1次,连续3次。
5
●葡萄白腐病
葡萄白腐病 又名腐烂病、水烂、穗烂。分布于东北,西北、华北、华东等地,是葡萄产区的重要病害之一。一般年份果实损失率达20%~30%,病害流行年份达到70%~80%。
主要危害果穗,也危害新梢、叶片等部位。危害果穗,先在穗轴或小果梗上出现浅褐色、水渍状、不规则病斑,逐渐蔓延到整个果穗或部分小穗。果粒发病,开始为淡褐色软腐,以后整果密布灰白色小粒点,病果腐烂,极易脱落,或失水干缩成僵果,悬挂树上不脱落。新梢发病,初为淡红褐色,有深褐色边缘的腐烂斑,病斑纵向扩展,病部呈暗褐色凹陷大斑,表面密生白色小粒点。叶片发病,初为圆形或不规则斑点,渐呈环纹斑,上长有白色小粒点,后期常干枯破裂。
6
葡
萄
白
腐
病
7
葡萄白腐盾壳霉菌Coniothyrium diplodiella (Speg.)Sacc.,属半知菌亚门、盾壳霉属。
主要以分生孢子器、菌丝体随病残体在地面或土壤中越冬。次春,产生分生孢子借雨水溅散和风力传播,通过伤口侵入果穗、新梢、叶片,进行多次再侵染。高温高湿条件是病害流行的主要因素。土质粘重,排水不良,地下水位高或地势低洼、杂草丛生的果园发病重。品种间抗病性有一定差异。
8
(1)及时清除病果、病叶、病蔓,并带出果园集中烧毁,以减少菌源。
(2)适当提高果穗离地面距离,减少病菌侵染机会。
(3)及时摘心、打副梢,使枝、叶通风透光良好,提高抗病力。
(4)做好果园排水、除草工作,降低湿度,减少发病机会。
(5)从开花到采果前,用80%大生M-45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每隔15d喷1次,共喷2~3次。
9
●葡萄黑痘病
叶片发病,初为黄色小点,后成中央灰白色,微凹陷,外围有紫褐色晕圈的病斑,干燥时易穿孔。新梢病斑椭圆形,中部下凹,灰白色,边缘隆起呈紫褐色,严重时变黑枯死。果实病斑圆形,中部色淡下凹,边缘褐色,外有红紫色斑纹,状如“鸟眼”。潮湿时,病斑有白色黏质物 。
10
葡萄病害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