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高二语文《魏公子列传》教案设计.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高二语文《魏公子列传》教案设计
高二语文《魏公子列传》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史传作品塑造人物形象的基本方法:语言、行动描写和烘托手法的运用。
  2.认识信陵君“仁而下士”的可贵作风、急人之困的义勇精神和侯嬴的超凡出众的智慧及“士为知己者死”的精神。
  3. 积累文中一些重要的实词、虚词,掌握几种常见的文言句式。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传记主人公信陵君形象的分析。
  难点:侯生“士为知己者死”的精神及司马迁写作此人物时的思想寄托。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1、了解信陵君“仁而下士”的谦逊作风和侯生的忠诚。
  2、学习塑造人物的手法。
  3、积累“遗”“下”“过”“赞”“长者”“睥睨”等实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魏公子,何许人也?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子少子而魏安厘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厘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
  战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贾谊语)
  二、介绍时代背景。
  语言描写,请同学品味。
  6、什么事件可以力证信陵君确实是“仁而下士”之人?
  置酒大会宾客请侯生。
  7、品味这段的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对比的写法令人过目不忘。
  全班分成两大组,每组分别勾划信陵君与侯生的不同表现来体会司马迁的对比手法运用的妙处。
  8、身边的一些人如何反应?
  将相宗室----
  市人-----
  从骑-----
  宾客-----
  9、读
  自由讨论。
  提供几种意见供参考:
  明·陈懿《读史漫笔》:侯生自刭固侠烈之慨,亦料魏王知公子谋皆夷门擘画,势必收而诛之,故宁自杀以为名,正是高处。
  明·徐中行:侯生度公子窃符,计必杀晋鄙,鄙何辜哉?心必有不忍而不自安者,乃以死谢耳。不然,诚报公子,即死耳,何必数公子至晋鄙军日而后自刭也?故侯生之死,世谓报公子,余谓谢晋鄙也。
  今人
  韩兆琦:侯生自刭乃是为了坚定信陵君夺晋鄙的决心,是企图以此来强化信陵君的信念,叫他到时候不要手软。
  6、侯生也是司马迁倾心歌颂的人物之一,在侯嬴身上寄托着司马迁为人处世的一种什么样的道德观念?为什么他特别要歌颂这样的一种道德观念?
  “士为知己者死”。
  他歌颂侯生的“士为知己者死”,正是为了嘲讽汉代官僚社会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在这里,司马迁是有切肤之痛的。当他犯了法,“家贫,财赂不足以自赎”的时候,“交游莫救,左右亲近不为一言”。只有到了这种时刻,他才深切地体会到那种“忠于知己”,那种能“急人之难”,能“脱人于困厄”的侠义行为是多么的可贵;而那种朝秦暮楚,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势利小人是多么的可憎。
  “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贵,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
  7、请同学联系前面学过的史记中的人物,你还会想起谁?
  试比较侯生、荆轲、田光与专诸、豫让、聂政等人的死的不同。
  后者这些都是一个下层的人被某个上层人士所“知”,从而去为之奋死不顾,他们所涉及的那种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实际上也并无什么明显的是非之分,这里面所反映的乃是一种个人的恩怨,是一种收买与被收买、豢养与被豢养的关系。而侯生、荆轲等人的死也许

高二语文《魏公子列传》教案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sunny
  • 文件大小29 KB
  • 时间2021-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