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隧道塌方预防措施.doc


文档分类:建筑/环境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隧道塌方的预防措施
1、塌方原因分析
1。1客观原因:地质条件特殊,岩石岩性不准确,围岩类别有误,节理发育且节理方向非常不利是造成塌方的一个原因。
1.2主观原因:①初期支护不及时,裸岩暴露时间过长、由局部塌落而引发大规模塌方以及在围岩类别有变化时,未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初期支护方案,是造成塌方的主要原因之一.②爆破施工作业不合理,光面爆破效果差。周边叁差不齐,导致初期支护的格栅拱架或工字钢拱架不能与岩面密贴,减弱了支护能力。③监控量测手段不得力,未采用超前地质预报,造成施工方案采用不适当的处理措施,失去施工主动权。④隧道施工安全意识淡薄,防塌意识不强。如已发现有顶板小岩块剥落等预兆,但未引起重视。⑤施工中由于欠挖而进行的二次检底爆破,以及因超挖而回填不及时或不密实都可能造成围岩应力的进一步调整,从而扰动破坏了围岩的稳定,加大产生塌方的隐患.
通过以上隧道塌方原因的分析,可以发现,在隧道施工中,塌方是可以避免的即使是在地质情况很不利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加以避免。因此,要很好预防隧道塌方,必须提高施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和综合施工管理水平.
2、预防塌方的措施
   从诸多塌方实例中不难看出,凡是发生塌方的地方,那里的管理薄弱是一具重要因素,隧道新奥法施工的安全与防塌,取决于人们通过管理系统和正确的工作实践,包括监控量测,超前预报等、控制施工活动,规范施工行为,以减少隧道施工风险。
2。1 正确理解“新奥法”的施工原理
新奥法就是应用岩体力学的理论,以维护和利用围岩的自承能力通过采用及时的“锚喷支护”或更进一步的“喷、锚预支护”等联合支护手段有效抑制围岩的松弛变形,并通过监控量测手段,及信息处理,调整支护参数,从而使围岩成为支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的一种施工原理。概括地说,新奥法隧道施工的三要素实质就是“光面爆破、锚喷支护及监控量测。”
2。2 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法
随着隧道施工技术的全面发展,大断面隧道开挖已成为目前隧道开挖的主要方式,但隧道水文、地质特征千变万化,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隧道开挖方式,因此,针对不同的地质条件,结合造价、工期、施工水平、设备情况,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法,运用合理的开挖技术,这是预防隧道塌方的前提。如大茅隧道左幅针对II和III类围岩地段,采用超短台阶法开挖,并分别采用超前小导管注浆支护及超前锚杆支护辅助施工措施,IV类围岩地段则采用全断面法开挖,安全上有了可靠保证。
2.3 实施光面爆破
  光面爆破是一种通过合理的选择各种参数严格控制装药量,合理的炮眼布置、爆破器材,利用围岩的抗拉强度远小于抗压强度这一特征,在隧道周边实行“密眼小爆破”的技术,使隧道周边形成规则的轮廓线,并尽可能使轮廓线以外的岩石少受扰动,保持围岩的自身强度。
  构成围岩中的裂隙一般有三种情况:①地质构造运动、地震所产生的原生裂隙;②爆破震动产生裂隙;③。
  我们在整体花岗岩中作过一项实验:将150g二号岩石石乳化炸药,装在
1m深的孔眼中,进行良好的堵塞,爆破后,,因此实行光面爆破,不仅仅是减少隧道超欠挖的一种有效手段,也是保证围岩整体性不受破坏,围岩自身强度不受削弱的前提,它不但对初

隧道塌方预防措施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AIOPIO
  • 文件大小20 KB
  • 时间2021-07-31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