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经济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研究
中原经济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研究
摘要:“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炙手可热的词汇之一。在“十二五”期间,全国各省市进入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新浪潮。在“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中原经济区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但是作为主体的河南省与东部,甚至中部的某些省份的比较,发现河南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还存在许多突出问题。因此,面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大浪潮,河南省应立足省情,找准定位,走出一条具有河南省自己特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路,为中原经济区的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原经济区河南省
应对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的全球衰退效应,欧美等发达国家纷纷加快对技术和产业发展的布局规划,而中国经济正在步入转型之期,新兴产业被赋予了战略性的作用,培养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在“十二五”新时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产业机构的优化升级所做出的战略部署。
2011年,在“十二五”开局之年,中原经济区作为全国第六大经济区被国务院列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这标志着中原经济区被正式纳入国家层面重点开发区域,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虽然中原经济区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但是通过将作为主体的河南省与东部甚至中部的某些省份相比,河南省作为中原经济区的主体,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如何将强调技术突破、掌握核心知识产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中原经济区的发展有效结合,利用机会重点考虑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制定已出台确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已迫在眉睫,实现科技、经济、环境、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的长远之路。
一1>.河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与机遇
“十一五”以来,河南省高新技术产业年均增长达到23%,比2009年实现增加值1522亿元,%,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并且其产业集聚效应逐步显现。河南省探索形成了“一个载体、三个体系”的发展思路,着力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现代城镇体系和自主创新体系。
河南省在生物制药、生物育种领域存在明显的优势,其中抗生素原料药、血液制品、中药丸剂等生产规模位居全国前列;同时新材料、信息产业和新能源方面在全国具有领先优势此外,在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及动力系统集成技术、半导体照明、高速轨道交通装备、智能电网装备、节能环保等方面河南省也取得了很多新突破。郑州、南阳、洛阳3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建设进展顺利,已成为河南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核心区。郑州、洛阳、许昌等7市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已占全省该产业产值90%以上。郑州、新乡、焦作等6个国家级和省级生物产业基地占全省生物产业产值的比重达70%。在电子信息产业发面,“富士康产业园”在郑州的建成为河南省电子信息产业带来了强劲的发展动力和产业支撑。
2009年,河南省组织并指导成立了风力发电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2015年5月15日,河南省的盾构、耐火材料、生物疫苗与诊断试剂、小麦、花卉、中药等六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郑州大学正式签约。这是河南省在打造重要产业链和产业集群上的又一重要举措,为河南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良好的环境。
。
河南自古就被认为“居天下之中”,位于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和成渝城市带之间,且是进出西北六省的门户,独特的地理位置
中原经济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