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教育》学习心得体会(三)
自我区___年实施“生本教育”改革以来,初读过了郭思乐教授的《教育走向生本》、《春意来、草自青》等书,当时只觉眼前一亮,如沐春风。但是如何在课堂上做到充分“依靠学生,充分相信学生”、如何“先学后教”;如何进行“前置性研究”;如何上生本理念下的各种课型课等等,说实话我还是有些茫然的,也心存困惑的。但是感到欣慰的是今年___月教育局___数学老师去___进行生本教育学习,我也有幸被学校派出学习,在短短几天的学习中,让我对生本教育以及生本课堂有了更加全新的认识,它不是我们以前学到的那些理论文字那样的简单,通过听几位专家的讲座,走进生本课堂的感受,与生本教育一线老师的交流研讨,深深的感受到做好生本对于学生、对于我们老师来说都是有益无弊的。
作为数学老师,我们都知道复习课难上。伴随着“复习”一词,让人想到的是:试卷、分数、劳累、焦躁。老师付出很多,但学生们兴致不高,效果不明显。怎样上复习课不枯燥且高效,这是我们一直在探讨的问题。而生本的评研课给了我们很好的模式,它像一支明快、激昂的变奏曲给“灰暗的复习课”注入了生命和活力。所谓生本评研,就是学生对一个知识点,一个单元从个人的学习发展情况作出评价,进行研究。通过个体学→小组议→集中研的方式,将师本的外施转化为生本的自发,变被动为主动。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点粗浅认识。
一、精选评研题评研课前首先要做的一件事就是设计课前小研究,每节评研课前我都会根据学生平时作业情况精选出有代表性的题目,包含学习内容的重难点和容易出错的知识点。如果选择的评研题不具有代表性,就失去了“研”的必要。如果题目不精炼,就会导致一节评研课犹如蜻蜓点水,泛泛而谈,“研”不出味道。我要求学生在做题的时候,不仅要写出答案,更重要的是要写出他对每一个知识点的方法或提醒,把自己的思维用文字表述出来。虽然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写的话语还很稚嫩,甚至很不完整,但在写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变得更清晰了,也提高了他们在讨论交流时的效率。在生本理念里,一节课并不只有短短的___分钟,在课前就已经开始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二、注重一个“评”,突显一个“研”
评研课顾名思义就是“评”和“研”。评”要评得实在,评得生动,评出孩子的自信;“研”要研得深刻,研得透彻,“研”出孩子思维的火花。我非常注重让孩子们主动参与交流讨论,积极进行补充提问,并对他们的表现进行及时有效地评价。课堂上通过小组交流、班级汇报,学生相互质疑,自我纠错,老师及时点拨,最后达成共识。将知识由点带面,由表入里,将学习逐步引向深入。以前的期末复习学生忙于做试卷,老师忙于改试卷。每次试卷发下来学生面对叉叉,并不深入思考错题原因,而是急于将正确答案抄上去,应付过关。生本评研的评价方式以小组互批、互评为主,把改错的重点放在探究错题原因上,并通过出题再考让学生把错题点真正弄懂学会,所以极大提高了课堂的实效性。这种互评互研的过程既训练了孩子们的思维能力,同时也训练了表达能力和学习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需要
《生本教育》学习心得体会(三)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