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新型城镇化”心得(三)
新型城镇化应该以人为本
城镇化是现代化最基本的战略支撑所在,是最强的内需潜力所在,也是当前最大的红利所在。党的___大报告指出,中国要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推动工业化与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作为___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九项重点工作之一,城镇化已经被视为未来推动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之一。只有积极稳妥地推进新型城镇化,才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___筑牢基础。当前,许多城市在创建“幸福城市”。幸福城市必定是以人为本的城市。城镇化实质上就是让更多居民享受幸福生活的过程,不仅市民更幸福,而且农村转移人口也能获得同样的幸福感受。
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上,近二三百年的工业化是人类生存方式发生最大变迁的时期。工业发展促使成百上千座城镇崛起,城镇发展又对工业和人口进一步集聚形成巨大吸引力。可以说,工业化是人类生存方式的一次伟大革___,城镇化同其如影随形。工业化创造了城镇化的物质基础,城镇化提高了产业的竞争力,工业化与城镇化共同推动人类发展进入最辉煌的时代,所创造的财富超过以往数千年的总和。我国的工业化和城镇化也是相辅相成、相互推动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彻底改变着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生存方式,推动着我国现代化进程,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途径。背离以人为本原则导致城镇化的异化
城镇化起源于人的自然聚集,出发点、立足点和落脚点都应当以人为本。由于传统城镇化以物为本,片面强调规模扩张而忽视产业发展,强调密度而忽视承载吸收能力,强调速度而忽视消化转换能力,强调大、新、洋而忽视空间生态优化,因此导致了“城市病”、城市新居民“水土不服”等诸多弊端。而新型城镇化则新在以人为本,其核心是人的城镇化,本质是由偏重城市物质形态的扩张提升向满足人的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转变,由偏重数量规模增加向更加注重质量内涵提升转变,由偏重经济发展向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转变,由偏重城市发展向更加注重城乡一体化发展转变。我们应准确把握新型城镇化的战略意图与深刻内涵,加速由传统物本城镇化向新型人本城镇化的理性回归。
在工业化进程中推进城镇化是人类的一个伟大创造,但在这一历史进程中,人类也可能偏离以人为本的方向而走上歧途,产生异化现象。产城发展变得结构失衡。产业和城镇盲目发展,可能破坏工业化同城镇化的协同关系:或者城镇没有产业支撑,居民难以就业,成为“穷城”、“睡城”、“空城”;或者进驻企业没有高质量城镇化基础的支撑而难有长期竞争力,留不住人才,产业发展无力攀登技术制高点;或者城镇的包容性差,外来人口长期无法融入,利益矛盾突出。这样的产业和城镇发展均处于低水平,往往导致严重的结构性问题。
实现集聚变得很不便利。人口向城镇集聚原本是为了更加便于生产和生活,提高生产效率和生活质量。但是,无序的人口集聚和城镇规划、建设、管理问题使得生产和生活越来越不便利。生活成本提高过快,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供应不足,城镇内部以及城镇之间人流物流不畅。规避风险变得危情四伏。“城”原本是防范灾难和风险的地方,但如果城镇建设和管理不善,城镇生活就缺乏安全保障,反而成为高风险地区。例如,犯罪、车祸、火灾、环境污染、疾病传染、安全事故以及饮食不卫生、___等会使居民缺乏安全感。
吸纳人口变得阻碍融合。
学习“新型城镇化”心得(三)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