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赤壁赋
教学目标:
1、通过前后《赤壁赋》的比较阅读,掌握本文的景语特点、作者的情感。
2、体会孤鹤象征意义及文末梦境所寄托的作者的情思;
教学难点:
1、通过作品了解苏轼儒道兼济的思想
2、比较阅读
一、导入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900多年前赤壁的山水风月引发了宋代著名作家苏轼“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的极度自由之感。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作者时隔三月之后重游旧地写下的另一篇美文——《后赤壁赋》。看一看,这一次作者又会有什么样的感触。
二、走近作者,说说你对苏轼的认识。
苏轼:与黄庭坚(诗)合称“苏黄”,与辛弃疾(词)合称“苏辛”,与欧阳修 (散文)合称“欧苏”,与韩愈 、柳宗元 、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苏轼出身于一个比较清寒的文人家庭,从幼年起就受到良好的文学熏陶,尤其是在父亲苏洵由发奋读书而入仕的影响下,早年便“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宋仁宗嘉祐二年(l057 年)苏轼中进土,年方21岁,嘉祐六年,授大理寺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厅公事,由此,踏上了一条颠沛坎坷的仕途生涯。宋神宗年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捕入狱,后经苏辙等人营救才免罪释放,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从“乌台诗案”到流放黄州是苏轼人生的重要转折,政治上失意彷徨,精神上孤独苦闷。但是生性旷达的诗人在老庄佛禅和山水之乐中求得解脱,自号“东坡居士”,并写了千古传唱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和《后赤壁赋》这样充满哲学意味、凝聚人生思考的名篇佳作。
三、回顾文言知识点
四、一生朗读,其他同学认真听,同时思考每一小节分别讲了什么。(正音、评价)
明确:第1、2自然段:描写夜游黄泥坂的时间及同行者为游赤壁做准备
第3自然段对复游赤壁时所见景色做了具体的描写
第4自然段梦见道士化鹤
从游记的角度把它化为游前、游中、游后三部分。
五、分析游前,带领大家一起分析,而游中部分由大家自主完成赏析。
1、生读1、2节,其余同学找出这一部分作者的心情可用哪一个字来概括?乐
分析:第一小节交代了时间,还有一段典型的景物描写“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
仰见明月。”写出了怎样的氛围?
寥寥十六字,逼真地写出初冬月夜静谧温馨的气氛,这样的氛围使主客都觉得不尽兴,这么好的景色现在就回家,不是太可惜了吗?所以才有了下文,接下来第2小节中,主要写重游赤壁前的情况,对话的文字非常口语化,生活化,是谁先主动提出——苏轼(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而后呢?友人附兴(举网得鱼),更有妇助雅兴(以待不时之需)真是天时、地利、人和,于是苏子和友人携酒与鱼欣然成行。 归纳:所以“乐”从何来①景美 ②友人凑趣(举网得鱼) ③妇助雅兴(藏酒待不时之需)(起雅兴而游 乐)
读这部分时语调应该是欢快的。(齐读这一部分)
2、学生自主完成游中的赏析。基本格式:我觉得这一部分作者的心情或感情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可以看出……
明确:在游赤壁的过程中,作者由最初的“乐”转向稍后的悲叹与沉重
①江山不可复识
(生1)旧地重游,作者
后赤壁赋[1]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