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发展大旅游:拓展大市场
作为改革开放产物的成都旅游业,虽然起步较晚,基础 较差,但发展较快, 前景很好。 旅游资源的开发加快了步伐, 旅游产品不断推陈出新,旅游从业人员队伍逐步壮大,旅游 “六要素”(行、游、住、吃、购、娱)配套发展。全市现 有旅游涉外饭店 35 家,其中星级饭店 29 家(五星级 1 家、 四星级 2 家、三星级 5 家、二星级 18 家、一星级 3 家),涉 外床位由 1990 年的 5227 张发展到现在 11400 张,省级度假 区 1 个、各类度假村近 120 个;旅游汽车公司 4 家,旅游航 空包机公司 3 家,旅游专列 4对;各类旅行杜 110 家,其中 经营国际旅游业务的 12 家,经营国内旅游业务的 98 家; 旅 游商品定点生产企业 88 家,其中国家级 8 家、省级 23 家、 市级 57 家,旅游定点销售企业 2 家;旅游定点外饮点 26 家、 购物点 22家, 旅游基础设施已具规模,综合接待能力不断增 强。“八五”期间,虽因种种因素影响,港、澳、台游客有 所下降,但外国游客保持了上升趋势;旅游创汇自 1991 年 以来持续上升, 每年以%的速度增长, 五年累计创汇亿美元 , 比“七五”期间创汇翻一番;国内旅游业发展迅速, 5 年累 计旅游人数为 6241 万人次,年均增长率为 12.4%,比“七 五”年均增长率高 11 个百分点。 5 年累计国内旅游收入为亿 元, 是“七五”期间的 8 倍,年均增长率为 28.9%。从 1995
年来看,我市国内旅游总收入为 41. 5 亿元,占全国 1800
亿元的 23%,占全省 1183.3 亿元的 35.2%, 占我市国内 生产总值 715 亿元的 5.8%, 在全市国民经济众多产业中已 形成鲜明的新兴产业形象。
全国旅游业目前已进入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有机结合、互 补互促的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阶段。面对新的形势和要 求,必须清醒看到成都市旅游业发展的差距;在旅游资源的 开发上还缺乏支柱项目和拳头产品,产品老化、品位不高的 现象还较突出;开拓旅游市场的力量还不强,制约对国际市 场大面积、深层次的开发;旅游市场秩序混乱、旅游服务质 量不高的问题还未得到根本的扭转和改善;不少旅游企业素 质不高,实力不强。难以形成规模经济和强大的竞争力量。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实 现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制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 , 是两个
带全局性的根本转变;抓好“体制转轨” 、“增长变型”的转 变,就抓住了改革与发展的核心和关键,就掌握了各项工作 的主动权,为使成都旅游业快速、持续、健康地发展,必须 紧紧围绕实现“两个转变” ,抓住机遇,开拓奋进;重点突 破,全面推进; 优化产品、 整体促销; 狠抓质量, 提高效益; 适度超前, 协调发展,以创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活动为动力, 面向大市汤,组织大运行,发展大产业,树立“熊猫故乡” 、 “四季风光” 、“文化名城” 的成都旅游总体形象, 形成市区、 近郊各具特色并辐射跨省区的“三环”旅游网络格局,培育 和建立国际旅游、
发展大旅游:拓展大市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