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保护臭氧层.doc


文档分类:法律/法学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保护臭氧层
轮机1082班 伏毅 200811821206
摘要:
相信大家都听过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女娲补天,可是那只是传说而已,但在现在来说我们不得不相信“补天”则是千真万确必须实行的全球行动。自从70年代以来,我们在不同的地方比如欧洲的维也纳,加拿大的蒙特利尔,亚洲的北京等,也看到了联合国的高级官员、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到各国的政府首脑,总之是在不同地方的不同国籍、不同肤色的人们都在为一个共同的使命而奔走努力:那就是要保护臭氧层,保护我们大家的臭氧层,为了地球上的生命……
关键词:臭氧层;破坏的原因;带来的危害;保护臭氧层
臭氧层
相信大家现在对臭氧层并不陌生了吧,可能在小时候就听说过吧,而且在初高中也学过关于这方面的一些内容。书上是这样说的它在距离地球表面14-25公里的高空,因受太阳紫外线照射的缘故,形成了包围在地球外围空间的臭氧层,这臭氧层正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保护伞。然而我现在又在网上查阅了一些详细的资料,原来人类真正认识臭氧还是在150多年以前,由德国化学家先贝因博士首次提出在水电解及火花放电中产生的臭味,同在自然界闪电后产生的气味相同,先贝因博士认为其气味类似于希腊文的OZEIN(意为“难闻”),由此将其命名为臭氧。然后形成了包围在地球外围空间的臭氧层。
大家知道,太阳光线中的紫外线分为长波和短波两种,当大气中(含有21%)的氧气分子受到短波紫外线照射时,氧分子会分解成原子状态。氧原子的不稳定性极强,极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如与氢(H₂)反应生成水(H₂O),与碳(C)反应生成二氧化碳(C0₂)。同样的,与氧分子(O₂)反应时,就形成了臭氧(O₃)。臭氧形成后,由于其比重大于氧气,会逐渐的向臭氧层的底层降落,在降落过程中随着温度的变化(上升),臭氧不稳定性愈趋明显,再受到长波紫外线的照射,再度还原为氧。臭氧层就是保持了这种氧气与臭氧相互转换的动态平衡。在距地球11公里-45公里的大气中,90%以上的臭氧分子富集于此,构成了厚厚的臭氧层。它像一把保护伞,挡住了来自太阳的紫外线。可是,据报道,80年代初,科学家发现,南极上空的臭氧变得越来越稀薄,并形成一个空洞。臭氧空洞逐渐扩大,最大时达2720万平方公里,超过欧洲面积的两倍,南半球一些有人居住的地区暴露在太阳紫外线的直射之下。此外,北极、青藏高原上空也出现臭氧洞,欧洲和其他高纬度地区的臭氧层均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
二、臭氧层被破坏的原因
  我们可以从多处了解到氟氯烃、氮氧化物等消耗臭氧的物质是臭氧层破坏的元凶。而且1987年美国老资格战斗机驾驶员巴瑞尼奥斯驾驶ER-2飞机先后12次进入南极臭氧层
“空洞”,采集大量气体样本,证实氟氯烃等物质是破坏臭氧层的主要物质。氟氯烃无毒、不易燃,被当作制冷剂、发泡剂和清洗剂,广泛用于家用电器、泡沫塑料、日用化学品、汽车、消防器材等领域。氟氯烃化学性质稳定,挥发并逸入大气中,大部分停留在对流层,一小部分升入平流层。在对流层相当稳定的氟氯烃上升进入平流层后,在一定气象条件和紫外线的照射下会分解生成一种氯自由基(Cl·)。这种氯自由基的反应能力极强,导致臭氧迅速分解。
CF3Cl+紫外线—→CF3·+Cl·
Cl·+O3—→ClO·+O2
在平流层中的自由氧原子还会与ClO·自由基反应:
O+Cl

保护臭氧层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阳仔仔
  • 文件大小33 KB
  • 时间2021-08-04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