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lents
1
第一节 选才用人在领导活动中的地位
一、人才的含义与类型
1)“菁菁者莪,乐育材也,君子能长育人才,则天下喜乐之矣!” (《诗经·小雅》)
此诗用生长茂盛的植物来比喻人才的茁壮成长,希望人才能够成为天下人民喜爱的有华采的人中精华。
2
2)1979年11月,在中国首届人才学术讨论会对人才的理解,归纳为十种:
一、谁能解决问题谁就是人才;
二、人才是指有潜在能力的人;
三、人才是指出类拔萃的人;
四、人才是指有特殊才能的人;
五、人才是指有超群才能的人;
六、人才是人中优秀者;
七、人才是指对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的人;
八、人才是指智能较高,可能对人类做出贡献的人;
九、人才是指智能较高,有义务感等素质的人;
十、人才是指智能较高,创造力较强,对社会做出贡献的人。
3
3)1986年6月,中国人才学专家王通讯在他的《宏观人才学》一书中对人才概念或人才定义:
“社会上一般将德才兼备的人或有一定专长学问的人叫做人才”;
“教育学上将经过学校教育,在德智体诸方面具备了一定素质,基本上可以适应某种工作的人叫作人才,实际指获得了中专、大专及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毕业生”;
“人才预测学中讲的人才是指有中专以上学历和技术员以上业务职称的人”;
“人才学讲的人才是指:以其创造性劳动,为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做出一定贡献的人”。
4
人不到位,绝对不动,再热闹的行业也不进。
德才兼备最好,实在不能兼得的时候,应该将“德”放在第一位。
一流的人才都是善于总结的。
4)柳传志的人才观
5
所谓人才,就是你交给他一件事情,他做成了;你再交给他一件事情,他又做成了。
“坚决不用空降兵,只提拔内部系统培养的人。”
5)史玉柱的人才观
6
6)牛根生的人才观
所谓人才,就是合适时间合适地点的合适人选,即最适合岗位的人员。离开岗位谈人才,就像离开矛谈盾,离开船谈帆,离开脚谈鞋,并无实在意义。 (三合模式)
蒙牛的人才使用原则:“有德有才,破格使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无德有才,限制使用;无才无德,绝不使用。”
7
人才流失严重影响非洲经济和社会发展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2007年7月发表的一份题为《最不发达国家报告2007:知识、科技学习和发展创新》的报告指出,冈比亚、厄立特里亚、莫桑比克、索马里、塞拉利昂、利比里亚、马达加斯加、赤道几内亚等非洲最贫困国家的人才流失现象最为严重。近年来,这些国家有近一半的大学毕业生到海外寻找工作。此外,像南非这样相对发达的国家,人才流失也相当严重。在1989年至1998年的10年间,南非共有4万多名医生、护士、教授、工程师等人才离开本国,移民到英国、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
据国际移民组织的统计数字,从1990年起,非洲大陆每年有两万多名高素质人才前往欧美等发达国家谋职,其中许多人“一去不返”。从上世纪60年代以来,共有60多万名非洲专业技术人员在发达国家效力,其中包括科学家、医生和工程师,具有博士学位的就有4万多人。总部设在巴黎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统计数据更令人吃惊,效力于该组织成员国的非洲国家高等教育毕业生超过100万人,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加。
8
人才流失给非洲国家带来以下方面的后果:
首先,非洲国家培养一名高科技人才一般需要花费15万美元,而这笔费用足以供非洲最不发达国家的500个农民生活一年。人才外流,导致非洲国家的教育经费也不断流失;
其次,为了弥补人才的不足,非洲国家又不得不以高薪聘请外国专家,每年用于支付外国专家工资的开销高达40亿美元,仅此一项就耗费非洲每年所获外来援助资金的三分之一;
第三,由于缺乏人才,许多非洲国家的科研项目难以正常进行,一些科研成果也无法推广和应用。
9
我国人才流失现实依然严峻 已威胁到国家安全
一个旨在“探讨我国一流高校、科研院所和重要产业界的高层次人才外流状况”的研究报告表明,现阶段我国人才外流趋势仍不容乐观。
外企在华研发机构成为争夺高层次人才的桥头堡
目前已有来自14个国家的40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在华建立了研发机构,其中以朗讯麾下的贝尔实验室规模最大,拥有科研人员500多人,其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达96%;微软中国研究院的60多名研究人员中,20名有国外留学背景,40名是中国著名学府的博士;IBM公司中国研究中心的60多名研究人员全部具有硕士或博士学位。据报道,多家大型外资企业在京研发机构的投资已达10亿多元,相当于2002年北京市财政投入科技研发资金的总和。这,实际上形成了外资企业争夺我国高层次人才的桥头堡。
10
第九章领导用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