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大学生读书总结
篇一 : 大学生读书总结范文 摘要:学无止境,每个 人都应该有不断学习的精神。学习又是为了什么呢 ?除了才
智以为还有很多重要的东西需要不断得到发扬和提升。努力 做一个善良的人, 善良的人虚怀若谷、 不骄不躁、 与人为善、 深明大义、胸怀宽广、道德高尚。要真正做一个善的人,并 不只是满嘴的仁义道德,而是从内心深处到外在的善,一个 成功的人,应该是一个重义轻利的仁德之人。
我之所以选择这本书,是因为我觉得现在的学生大都缺 乏道德观念,因此我认为德育有其无可替代的作用。而《大 学》为“初学入德之门也” 。经一章提出了明明德、亲民、 止于至善三条纲领,又提出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 身、齐家、治天下八个条目,可以给人们学习道德提 供一个很好的素材。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这句 我们都已不陌生,大学最终要达到的目的是至善,如: “上 善若水”,所谓至善就是要容纳一切,只求给与不求回报, 在达到一定境界是不浮躁、平心静气的思考问题,才会有所 收获。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而现在的教育大多仅局 限于格物、 至知,教育注重知识的获得, 强调知识的重要性, 以分数为评判指标就是其外显现象,无视“意诚正心” ,之 后的修身就更不必谈了。 在我看来, 现代大学生有两大弊病: 一是功利化。二是道德败坏。人们追名逐利,比如讨好权利 较大的老师,或者如当时的动机不纯。而无益于自身的事却 不会浪费时间。功利化的时代吧大学引向了功利化的方向, 外界对人才的评判也无暇顾及道德方面的问题。有人说应该 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这也不是毫无依据的,现代 大学生道德的缺失的确让人大跌眼镜,投毒案、泼硫酸等等 这些因道德缺失而造成的悲剧不一而足。 “皆自明也”强 调了人首先要自己弘扬光明的品德,所谓人之初,性本善, 古人都相信性善论,认为人的天性是善良的,因此呼吁人们 加以弘扬。“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品德高尚的人不会满足与 目前的道德状况,而会不断准求更高的境界,每天都是自己 更新到的,达到“日日新” 。
“止于至善” ,那么究竟怎样才达到至善呢 ?黄鸟知道该 栖息在何处,而作为人,又怎样才算达到至善呢,在发扬美 德时保持谨慎,做国君要仁爱,所谓“仁者无敌” ,仁这一 儒家思想之所以受到君王的重视不无道理, “水能载舟,亦 能覆舟。”君王之所以能使民众拥护,成为民众的榜样,是 因为君王能尊重贤人、亲近亲人,使百姓得到恩惠。作为臣 子要恭敬,这在另一方面也体现出臣子在办事或者言语上不 可僭越。做子女的要孝顺,做父母要慈爱,在于他人交往是 要讲信用,所有这些概括起来无非就是说每个人都应该做好 本分的事。而如何达到到的完善的境界呢 ?这就如同学习, 首先是态度,态度决定了是否主动钻研学习,然后还要有一 种学无止境的思想,促使自己不断进行钻研以提升自己的水 平。 知本。孔子以审理案子为例,做到“大畏民志”便是 知本,在我看来,此处所说的知本有两层含义,其一是尽本 分,审理案件的人的本分就是公平公正,是人满意,能扬善 除恶,第二层含义是要知道事情本来的样子,使真相大白。 从学习的角度来说,学生首先得知道自己的本分,其次在追 寻学问是要穷尽其根本,直至完全弄明白为止。
“格物”的目的是“至知” 。而至知的前提是格物,何 谓格物致知 ?格物就是接触食物而彻底穷尽他的道理,至知 就是获得知识。在格物的过程中不应只满足于前人所得的现 成答案,要用自己所得的只是在对食物进行探究,这是一个 长期的过程,贵在坚持。最终会“至知” 。学习不要仅局限 于书本,在书本教授的知识的掌握上要进行更深层次的钻研, 直至没有一点疑惑,这就算是获得知识了。要通过已不断的 探索以求突破原有知识的局限性。对知识的追求是不能停歇 的,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在科学技术及认知具有一定的局 限性,因此认识又该与时俱进,才不至于让知识变成死水, 而是变成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清泉。
诚意。使自身的意念真实、诚恳,做到表里如一,作者 以恶恶臭、好好色为例,说明我们要达到的至善的境界应该 是真的善,是从内心深处出发的一种情感,而不只是为了自 欺欺人而在别人表现出来善的行为。真正的“诚意”就是即 便在别人用不知情的情况下,也保持高盛的品德,做高尚的 事,这就是所谓的慎独,我认为慎独在一方面也体现了了自 己内心世界的“慎”,显然,自己的内心想法不可能被人知 道,但也不要是自己心生邪念,并且内心的不善终会被自己 出卖,他会通过外在的行为表现出来,是虚假的行为所掩盖 不了的。只有真正的善才能让别人信服,得到别人的尊敬, 而自身的到
大学生读书总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