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洪水预报技术1.ppt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4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一、洪 水 预 报 技 术 的 发 展 历 程
(一)古代洪水预报技术
时间: 指20世纪30年代以前的洪水预报技术。
特征:经验方法,定性预估。就是根据当前的洪
水涨落趋势对未来水情进行预估,实质是
依据洪水过程的涨落率 对未来水情做出
预估。
(二)近代洪水预报技术
时间:指20世纪30年代至70年代。
特征:水情观测,人工为主。
方案编制,单一河段,单一流域为主。
计算技术,手工作业,无界面计算机程
序为辅。
信息传递,电话、电报为主。
作业预报,手工作业,简单现时校正为
主。计算机程序为辅。
标志性技术:
⑴经验相关图,谢尔曼单位线,马斯京根
流量演算,水文预报界将此三类技术称为“老
三篇”。
⑵瞬时单位线,流域水文模型,线性系统
模型。
发展历程简述:
二十世纪30年代,水文学建立了早期的降
雨径流相关图,用以估算一次降雨引起的总径
流量。 1949年,林斯雷(Linsley)等提出降
雨径流关系的前期雨量指标(API)法,使降
雨径流相关图在计算一次降雨引起的总径流量
领域,技术上达到了新的高度。1932年 , 谢尔
曼(Sherman)提出了单位线的概念,此单位
线通常称为谢尔曼单位线,或经验单位线。谢
尔曼单位线解决了汇流计算。1938年,麦卡锡
(Mecathy)提出了马斯京根河段流量演算法
,用以解决由上游洪水流量过程推算下游洪水
流量过程的问题。
除老三篇外,早期水文预报方面比较重要
的成果还有:1931年,霍顿(Horton)建立了
下渗公式,主要用于计算干旱地区的降雨产流
量。斯奈德(Snyder)提出了综合单位线,用
于无资料地区的汇流计算。1948年前苏联的水
文学者提出了等流时线的概念,为流域汇流提
供了一个粗略的物理模型。
我国早期的预报技术基本上与国际同步,
1933年,扬子江防汛委员会曾建立长江干流部
分河段(如城陵矶——汉口,汉口——九江
,九江——南京)上下游水位相关关系作为预
报手段,但是,因为建立预报方案的资料太少
,精度低,未正式发布预报,预报结果仅供防
汛机关内部参考。
我国大规模开展水文预报工作始于20世纪
50年代,自50年代至今,我国主要河流的重要
防洪河段均建立了相应的洪水预报方案,预报
技术成果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流量)关系预报
根据洪水波运动规律,分析影响上下
游水位(流量)关系的各种因素,对我国
具体河流情况,借鉴国外经验,编制了大
量的不同条件下的相应水位(流量)关系
预报图。这方面的技术成果至今在洪水预
报实践中仍发挥着重要作用。
上、下游洪峰流量相关图
以下游同时水位作参数的上、下游洪峰水位相关图。

洪水预报技术1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阳仔仔
  • 文件大小202 KB
  • 时间2021-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