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令李清照
作者简介
初步感知
想象联想
欣赏感悟
拓展延伸
第1页/共16页
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1155),今山东济南章丘人,号易安居士,宋代著名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早期生活优裕,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
第2页/共16页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第3页/共16页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常常想起在溪亭玩到天黑时的情景
喝的大醉而不知到回家的路。
初步感知
兴尽/晚/回舟
玩得尽兴了,而且天已经黑了,只好往回划船。
第4页/共16页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不小心闯入了荷花池深处。
怎么办呀,小船竞相从荷花丛中划呀划。
不小心,惊得满河滩的水鸟都扑棱棱地 飞了起来。
第5页/共16页
“常记”两句起笔平淡,自然和谐,把读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创造的词境。 “常记”明确表明追述。
地点是在“溪亭”,时间是在“日暮”。
作者饮宴以后已经醉得连回家的路径都辨识不出了。
想象联想
第6页/共16页
“沉醉”二字却流露出了作者心底的欢愉, “不知归路”也曲折传出作者流连忘返的情致,看起来这是一次给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欢愉的游赏。果然接着写的“兴尽”两句就把这种意境递进了一层,兴尽方才回舟,那么未尽兴呢?恰恰表明兴致之高不想回舟,而“误入”一句行文流畅自然,毫无斧凿痕迹,同前面的“不知归路”相呼应,显示了主人公的忘情心态。
第7页/共16页
寥寥数语,似乎是随意而出,却又惜墨如金,句句含有深意。开头两句,写沉醉兴奋之情。接着写“兴尽”归家,又“误入”荷塘深处,别有天地,更令人流连。最后一句,纯洁天真,言尽而意不尽。 这首《 如梦令》以李清照特有的方式表达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境界优美怡人,以尺幅之短给人以足够的美的享受。
欣赏感悟
第8页/共16页
课堂练习
请你根据《如梦令》一词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出这优美的画面。
(提示:结合李清照年轻时的生活状态可以写她的心理活动;站在读者的角度叙述她们游玩之事。)
第9页/共16页
如梦令李清照PPT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