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八极拳内功八法
LT
八极拳内功五法
第三功:狮子抱球功
"四象分八卦",何为"分八卦"? 八卦之成立,以阴阳这首、乾坤为卦之父母,而生六子;震、巽、坎、离、兑、艮"六卦"双相重而为六十四卦。因此,"八卦"为易学之根柢。八极拳法推理,则采取了这一哲理。八极拳法以"乾"为"无形纯阳"以"坤"为"无形纯阴",而生六子即"六大开"的理论。"六大开"之顶、抱、单、提、胯、缠为六种不同方向的力,互为横向变化时,有机配合而相生之招,为"八大招"(八打招)。"分八卦",一卦分八卦,八八六十四卦,八极拳法一招生八招,八八六十四招。八卦易学哲理在八极拳法的应用,使拳法复杂的变化,以重积八卦的意思来加以解析。八极拳的横向变化,以"内批四朗宽拳一套"来表示六十四招的变化原理。四朗宽拳的代表动作,称谓"狮子张口"或"狮子抱球"。四朗宽拳之论曰:"拳起叠手左右翻,拳落定梁锁下盘,点裆腰步三点手,亮翅盼前亦顾后。狮子张口挂塌进,单连童子拜观音"。所谓"叠手"、"拜观音",均是"狮子张口"形的变化。"盼前亦顾后"一句,加重了"重积八卦"变化推理。因此,狮子张口又可称为八极拳法的母系动作之二。
动作说明:
1、双臂向左右自然伸开,双手上举过头,然后向前方平伸,双掌心劳宫穴相对,成抱球状,身体随之缓缓下蹲成马步。
2、意想双手劳宫穴,双手由抱球慢慢向左右拉开,复又慢慢相对相抱。似有一弹簧在双手心中一压,一拉,这样反复运动。沉肩坠肘,用意不用力,身躯放松自如随之微微左右摆动。(图18-20)
3、双手成抱球状,左右手心相对,上、下、左、右翻动,腰胯随之自然运动,步形不马、不弓、不丁、不八,双腿随之自如而动,双足原地微动。意想抱一铁球,意随球动。(图21-24)
要求:此功与悬肢贯指功要求大致相同,练此功强调以柔为主。用意不用力。通过练此功,要使全身肌肤、经络、血脉、骨骼、关节等全部放松,打通气、血、经络,"打开劳宫",为行气创造条件,达到"气到力到"之目的。注意,练此功,双手心应产生较强热感,否则不对。
八极拳内功五法
第四功:顺逆呼吸功
从对人体的组织结构及生理认识来说,人体的上部属阳,下部属阴;体表属阳,体内属阴。体内的六腑属阳、五脏属阴。肝、心、脾、肺、肾称为五脏,胃、小肠、大肠、胆、膀胱、三焦称为六腑。五脏的共同生理特点是化生和贮藏精气,六腑的共同生理特点是受盛和传化水谷。
脏象学说,是研究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和相互联系,以及与外界相互关系的学说。我国古代阴阳五行学说指导下,以整体观念论述人体,以五脏六腑为中心,以"心"为主导(心不是心脏的意思,而是思想意识的意思),通过经络运行气血到达各部位,不断产生"神"的活动。接"以类相从"的规律,把人体各部分组织结成一个分工、合作,并与外界环境相遇,从而维持人体生命的有机整体。
"阴阳五行"学说,是与易哲学并列的朴素的唯物主义哲学,其二者间没有直接相关的联系。
八极拳法的变化推理,理论基础是易哲学和"阴阳五"行学说。此功法,采用"阴阳五行"的理论,解释内、外五行之"相生相克"的辩证关系。如"…五练五行周身合;六练五脏气功到"一句就证明了这一点。
自然界的空气是供给人体呼吸物质,自然界所产生的五谷杂粮是供给人体营养的饮食物质,"五运"(木、火、土、金、水五行五方之气的运动)的太过不及,"六气"(存在于空气间的风、寒、署 、湿、燥、火六种气候变化的要素)的至而未至或未至而至,非其时而有其气,这种反常的气运变化,对人体、对自然万物非常有害。顺逆呼吸功,是利用顺逆深呼吸,以"心"意为主导,达到五脏六腑相互"内按摩"的效果,以改变这种反常的"气运"变化,达到强健五脏六腑的目的,达到"内外五行"相生相克之目的。
动作说明:
1、呈马步(或直立、或赤体仰卧床),舌抵口中上堂,唇闭自然,双目微闭。由鼻缓缓深吸气。意引引会阴穴部位随气凹下,至腹内吸足气为止;然后,由鼻缓缓呼起,意导压会阴穴部位随气凹下,意导引膻中穴部位凸起,至腹内气净止。这样反复作功数次。(图25-27)。
2、作与"1"相反的功数次。即由"导压"改为"导引",由"导引"改为"导压"。
3、由鼻缓缓深吸气,意导引会阴穴部位慢慢凸起,同时,意导压肾俞穴部位慢慢凹下,至腹内吸足气止。然后,由鼻缓缓呼气,意导压会阴穴部位随气凹下,意导引贤俞穴部位凸起,至腹内气净为止
八极拳内功八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