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郁达夫《沉沦》..ppt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3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郁达夫《沉沦》
Date
1
一、生平和创作
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浙江富阳人。
1912年开始旧体诗创作。
1913年赴日本留学。
1921年与郭沫若等创立创造社。10月出版小说集《沉沦》。
1933年移居杭州,写了大量山水游记。抗战爆发后,赴武汉参加抗日宣传工作。
1938年到新加坡,主编《星周日报》。
1945年,被日本宪兵杀害。
Date
2
自卑情结——(1)自身“风采不扬”;
“风采不扬——这是我平生最大的恨事——不能引起你内部的燃烧”;
“羽翼不丰,没有千万的家财,没有盖世的声誉,所以不能使你五体投地的受我的催眠暗示。”——郁达夫:《致王映霞》
郁达夫和王映霞
朝来风色暗高楼,
偕隐名山誓白头,
好事只愁天妒我,
为君先买五湖舟。
Date
3
自卑情结——(2)留学生活中弱国子民的体验。
等的反应,弱国民族所受的侮辱与欺凌,感觉得最深切而亦最难忍受的地方,是在男女两性正中了爱神毒箭的一刹那。……支那或支那人的这一个名词,在东邻的日本民族,尤其是妙年少女的口里被说出的时候,听取者的脑里、心里,会起怎么样的一种被侮辱、绝望、悲愤、隐痛的混合作用,是没有到过日本的中国同胞,绝对地想象不出来的。”——郁达夫:《雪夜——日本述•自传之一章》
Date
4
“性的苦闷” “生的苦闷”
主题
1、突出表现五四青年对人性解放的追求和被生活挤出轨道的“零余者”的哀怨。《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采石矶》、《过去》、《银灰色的死》、《迟桂花》等。
2、鲜明的表达了作者的爱国主义和人道主义情怀。
特色:不注重情节故事,而是专注于自我的内心生活,有强烈的主观抒情性。(“色”与“穷”的描写)。
1922年
Date
5
“色”
故事模式——知识分子与低层女性的爱情故事
男主人公:穷困潦倒的知识分子,往往都是为主流社会所压迫,被称为“零余者”。“生则于世无补,死也于人无损”,愤世嫉俗,孤傲善感,放浪形骸,以一种自虐而绝望的姿态对抗主流社会。
女主人公:或者是风尘女子,或者是旅馆的服务员、招待员等。两方面往往是一见钟情,遭遇激情。然后,缠绵悱恻,如胶似漆。
Date
6
“穷”
写知识分子在社会中那种穷困潦倒的心境,无法获得生存的权利的痛苦、悲哀。如《茑萝行》、《还乡记》、《还乡后记》等。
“但我若自杀,我必须先弄几个钱来,痛饮饱吃一场,大醉之后,用了我无用的武器,至少也要击杀一个二个世间的人类——若他是比我富裕的时候,我就算替社会锄了一个恶,若他是和我一样或比我更苦的时候,我就算解决了他的困难,救了他的灵魂——然后从容就死。”
——《茑萝行》
Date
7
二、《沉沦》解读
(一)背景 (1921年5月9日)
1、个人生活及心理的压抑 。
中日两种文化和历史的冲突;
民族贫穷落后——个人贫穷,不受尊重——在异性面前自卑,不能自由争取异性对自己的爱——性的压抑与性的苦闷——对民族贫弱状况的愈加痛苦的意识,这是郁达夫在留日时的一种痛苦的心灵体验。
Date
8
2、“五四”时代特征
“五四”时期知识青年共同的精神历程:个人苦闷感、寂寞感,人生思考的苦闷,独战社会的苦闷。
“郁达夫,这个名字在《创造周报》上出现,不久以后,成为一切年轻人最熟悉的名字了。人人觉得郁达夫是个值得同情的人,是个朋友,因为人人皆可从他作品中发现自己的模样。”
——沈从文《论中国小说创作》
Date
9
3、日本“私小说”的影响。
(1)追求作家生活和作品的完全合一。
(2)排斥理想、技巧,着意作家心境的直露描写。
(3)心境描写带着冷寂、灰暗、忧郁、感伤,主张“颂欲”,暴露作家私生活,肉欲的苦恼、官能的刺激及变态性心理、虚伪的道德挑战。
与郁达夫心理暗合:
①远离祖国亲人、身受歧视、倍感屈辱,深沉忧伤。
②“五四”运动中人的意识觉醒,恰恰倡导表现自我。
Date
10

郁达夫《沉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bodkd
  • 文件大小1.98 MB
  • 时间2021-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