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30学案毛明华.doc2014-2015学年八年级下语文学科新课改教学案(二十六)
《诗词曲五首》第一课时
编写人:毛明华 审核人:语文编写组
【明心亭】
了解作者的生平及相关的背景知识。
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背诵并默写诗歌,积累名句。
【助学台】
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46),字梦得,洛阳人,唐代诗人,在文学史上有“诗豪”之 称,和柳宗元交谊深厚,人称"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甚多,曾与白居易共 创“忆江南”词牌,并称“刘白”。其诗通俗清新,擅用比兴手法,寄托政治内 容。有《刘梦得文集》传世。
杜牧(803〜852)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其诗英 气勃发,清朗流丽,简洁明快,尤擅七绝,在晚唐成就颇高,与李商隐齐名。后 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作品有《樊川文集》。
写作背景:
诗人刘禹锡曾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改革,失败后,一再遭贬。唐敬宗宝历 二年(826),刘禹锡被罢去和州刺史回归洛阳,途经扬州,与罢苏州刺史白居易相 会,在酒宴上白居易吟诗《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相赠,对刘禹锡长期遭受贬谪表 示同情。刘禹锡写了这首诗答谢他。
《赤壁》是诗人经过赤壁(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这个著名的古战场, 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发生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十月的赤 壁之战,是对三国鼎立的历史形势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战役。其结果是孙、 刘联军击败了曹军,而三十四岁的孙吴军统帅周瑜,乃是这次战役中的头号风云 人物。诗人观赏了古战场的遗物,对赤壁之战发表了独特的看法,认为周瑜胜利 于侥幸,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兴亡的慨叹,有情有致。
【寻幽径】
一、整体感知
自学提示一:朗读两首诗歌,读准字音,把握诗的诵读节奏。
重点字词:闻笛fti( ) 烂k" )人 折ji( )
自学提示二:结合工具书和注释理解诗歌内容。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赤壁》:
二、重点研读
研读提示一:再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抓关键词句,体会作者的思 想感情。
(1)首联交代了什么? “凄凉地”和“弃置身”表露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2)颔联用典描写了怎样的现状?体会作者此时此刻的心情。
(3)颈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境界?
(4)结合标题,谈谈尾联的用意。
研读提示二:再读《赤壁》,根据前后两句表达方式不同,体会作者的情感。
(1)《赤壁》开头为什么从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
(2)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二句,这二句议论感慨抒发了作者怎样 的思想感情?
(3)"二乔”在诗歌中指代什么?这样写有什么意义?
三、小结背诵
背诵两首诗歌,默写诗中名句。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通过写自身的坎坷遭遇和无限感慨,流露出对 友人的怀念,表达了诗人坚定乐观和豁达进取的精神。
《赤壁》中诗人借物感兴,借赤壁之战的遗物而发怀古幽情:铁戟未销,人 事已非,感慨深沉,这种以小示大、抚今忆昔的手法,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妙处。
【练兵台】
请不看课本和资料独立完成以下小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选自,作者是—朝
《赤壁》选自,作者是 朝。
根据你对《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这首诗的理解,写出下列诗句。
抒写作者长期谪居生活艰辛的诗句:
表达诗人对世事沧桑和亲朋凋零的伤感的诗句是:
诗中表现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的哲理的是诗句 是:
阅读《赤壁》,写出下列诗句。
诗中以人物的命运代表国运,以小见大,深刻警策的诗句是:
通过古代战争中的兵器引起作者联想的诗句是:
【品玉轩】
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白居易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它。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前言】《醉赠刘二十八使君》是唐代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的作品,是写给友人 刘禹锡的赠诗。全诗共八句五十六字,对刘禹锡贬官二十三年的坎坷遭遇,表示 了极度不平和无限感慨。
【译文】你为我热情拿过酒杯添满酒同饮共醉,我们一起拿筷子击打盘儿吟唱诗 歌,虽然你诗才一流堪称国手也只是如此,但命中注定你不能出人头地也没有办 法。抬眼看到的人都荣耀体面而你却长守寂寞,满朝官员都有了自己满意的位置 而你却虚度光阴,也知道你应该被才高名显所累,但这二十三年的损失也太多了。
【鉴赏】这首诗对刘禹锡二十三年的坎坷遭遇,表示了无限感慨和不平。诗人说: 你远在边远之地,过着寂寞的生活,满朝那么多官员,唯独你多次被贬外任;我 深知你才高名重,却偏偏遭逢不公的对待,这二十三年,你失去的太多了。怨愤 与对友人的同情溢于言表,见其直率与坦诚,亦见其与刘禹锡友情之深厚。
26-30学案毛明华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