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园景观设计文献综述 1 、城市公园产生背景城市公园是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城市生态系统、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公园作为城市的休息地,是市民的另一种生活方式,也是日常生活和身心再生所必需的“平常景观”,是居民日常工作与生活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城市公园设计在地块划分时不再是一个孤立的绿色块,而是弥漫于整个城市用地中的绿色液体[1]。随着我国人口迅速增长、环境的恶化, 以及人们对于休闲游憩的需求与日俱增,城市的生态园林环境建设显得越来越重要。城市公园作为城市的绿肺,是城市生态园林环境的重要体现。所以, 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对城市公园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 2、城市公园的发展 西方园林的发展纵观世界造园的发展,至今已有六千多年的历史,而服务于大众的公园出现才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公园是随着社会的变革、城市的发展以及更重要的是,随着民主思想意识的诞生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3]。早在 19世纪末,西方城市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求开始建造公共绿地等城市景观系统。 1880 年,著名美国设计师奥姆斯特德设计的“波士顿公园体系”便成为了世界公园景观设计和建设的蓝本。之后,公园景观又逐渐开始结合灯光、建筑艺术、休闲设施等等元素[4]。 我国园林的发展中国古典园林建造的历史始于何时,至今尚无明确的定论。但从园林建筑的使用性质来分析,园林主要是供游憩、文化娱乐、起居的要求而兴建,而使用者则必须占有一定的物质财富和劳动力,才有可能建造供他们游憩享乐的园林。故而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园林大多数为皇家园林或权贵大臣的府邸园林,同时寺庙园林也是我国古代一笔财富。辛亥革命以后,孙中山提出将广州的越秀山辟为公园(现为越秀公园),当时的一批民主人士也极力宣传西方当时诞生不久的“田园城市”的思想,积极响应倡导筹建公园。于是在一些城市相继出现了一批公园,并已经初步具备了动植物展示、儿童活动、运动、展览等设施功能,但 1949 年前我国的公园数量还是很少,容量也很有限。跨进 21 世纪,我国城市公园的建设得到快速发展,尤其是建设生态城市和发展旅游事业直接刺激和促进了城市公园的发展,使城市公园的数量猛增,投入规模加大[3]。 3 、城市公园的设计要素景观规划设计涉及范围已远远超出我们常说的“景观”的概念和范畴,不仅仅包含了绿化种植设计,公共小品设计,还要考虑到满足视觉景观形象、环境生态绿化、大众行为心理等综合因素的设计,已经逐渐成为人类塑造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的一门综合性技术学科。现代城市公园的艺术景观设计在城市公共空间的发展中,已由普通的城市广场、城市公共绿地以及收费的公园等传统景观转向了城市公园,具有公益性和多样性的艺术形态和特点。这种转变不仅保留了城市空间的公共性特点,还提供了一个充满互性和体验性以及艺术性的日常生活的活动场所。从某种程度来说,现代城市公园具有多样化、多元性以及组合性的特点,其本质上也是对公共空间的一种重组[5]。城市公园的景观发展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工的,它包含了一代一代人的思想变化,是一个城市历史变迁的最直接的体现。城市公园的园林四要素为景观建筑与小品、植物、地形、山水等方面。 景观建筑与小品每当我们做一个设计的时候首先考虑到的不是其绿化种植,而是其小品的规划设计。一个特色的园林小品会让你的设计增添光彩,同样,一个其貌不扬的小品也会让你
公园规划设计文献综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