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甲双胍
D
试验证明本品还有受体后作用,使胰岛素刺激的糖元生成增加,胰岛素受体磷酸化作用增加和使酪氨酸激酶活性增加。 折叠 编辑本段 其它作用 二甲双胍对脂质代谢,本品通过减低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甘油三酯,而降低NIDDM病人的血甘油三酯,对有高甘油三酯血症者可减低50%。可抑制小肠胆固醇的生物合成和储存,低密度胆固醇(LDL-胆固醇)和VLDL-胆固醇减低,而有轻度降低血胆固醇的作用。对血管作用,动物试验观察本品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减少动脉平滑肌细胞及纤维母细胞的生长,对合并有周围血管病变者显示有血流量增加,其它临床观察还有增加血纤溶活性和减低对血小板凝聚剂敏感性的作用。服用本品对NIDDM病人不会增加体重,而往往可轻度减重特别是饮食控制严格的病人。据临床观察,,而比用磺脲类降糖药者(如氯磺丙脲)。体重减少和其降糖作用程度之间没有关系,机制尚不明。 折叠 编辑本段 适应证 用于单纯饮食控制不满意的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人,尤其是肥胖者,用本类药物不但有降血糖作用,还可能有减轻体重的作用。对某些磺酰脲类无效的病例有效,如与磺酰脲类降血糖药合用,有协同作用,较各自的效果更好。用于饮食疗法无效,特别是肥胖的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可单用或与磺脲类降糖药合用。对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本品可作控制症状不满意的辅助药物。适用于肥胖或非肥胖的NIDDM病人,特别是超重的NIDDM病人的首选药,可单独用于单纯饮食控制不满意的NIDDM病人,也可与磺脲类合用于单用磺脲类控制不满意的病人,合用可以加强疗效。本品可与胰岛素合用并可减少胰岛素的用量,90%以上的病人都有效或可改善高血糖,原发失效者<10%,包括因胃肠反应而不能继续服药者;继发失效每年平均5%~10%,失效标准是指空腹血糖>/L(>140mg/d)。 折叠 编辑本段 用法用量 制剂与规格:片剂:250mg/片,500mg/片,850mg/片。-,一日3次,以后视病情增减药量,防血糖过低。用法及用量:一般开始为250mg,每日2次。餐时或餐后服用,以后视病情,逐渐调整剂量。每日最大量不宜超过3g。与胰岛素合用,宜视病情适当减少胰岛素的用量。长期使用本品可降低人体对维生素B12的吸收。 折叠 编辑本段 不良反应 可引起糖尿病昏,急性发热。有胃肠道反应。少见恶心、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如在餐时或餐后服用会减少。本品治疗时出现不耐受的最初迹象时不必停药,会自行消失。在过量时,可能蓄积会出现乳酸性酸中毒。长期使用本品可降低人体对维生素B12的吸收。 折叠 编辑本段 禁忌证 肝功不全者忌用。糖尿病高渗性昏迷、酮症酸中毒、肝、肾功能不良、严重心血管疾病、严重感染应激状态以及孕妇患者忌用。肾功能不全患者、肾功能减退患者慎用。病人服药过程中如出现血乳酸增高>3mmol/L,尿酮体、血肌酐>120mmol/L者忌用,尿酮阳性应立即停药。如病人出现心绞痛,心肌梗塞,间歇性跛行,以及败血症,心、肺和肝、肾功能恶化时均应停药,及时改用其它降糖药或用胰岛素。嗜酒者和孕妇也不宜用本品。 折叠 编辑本段 药物相互作用
二甲双胍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