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nlord访谈
仁恒置地集团董事局主席钟声坚:
政策红利基本耗尽,更考验房企创新能力
2012年10月,华西都市报
他是胡润地产富豪榜上的常客,他1993年即进军中国房地产业,见证了2000年至今2010年中国房地产业的“黄金十年”,也经历了1994年、1998年和2010年等多轮房地产业的政策调控,迄今为止,他在中国的“地产帝国”已经布局上海、南京、天津、成都、珠海等多个经济活跃城市,他就是新加坡上市企业仁恒置地董事局主席钟声坚。
时值仁恒布局成都十周年,钟声坚亲临成都为成都团队加油鼓劲,并为即将在攀成钢板块亮相的高端住宅项目——仁恒滨河湾揭幕,在仁恒置地广场37楼,钟声坚接受了华西都市报现场采访。
谈成都市场表现
布局成都10年,成都市场表现超出预期
华西都市报:转眼间仁恒布局成都已经10个年头,作为仁恒掌门人,成都市场的整体表现是否让人满意?
钟声坚:应该说,成都市场的表现超出了仁恒的预期。集团当初考虑在西部选择一个城市进入,曾经考察了成都和重庆两大城市,最后选择了成都,当时成都的成交量很高但房价还比较低,基本上就两三千元,属于“水涨船不高”,因此我们当时将商业地产作为主攻方向,但后来成都住宅市场强劲增长的事实证明,我们对成都的预判还是存在一定的偏差,这是我们后来在攀成钢拿地,并推出高品质精装修国际化社区“仁恒滨河湾”的原因。
相比全国其他城市,成都气候、交通、人文条件都很好,城市化过程中人口素质提升也远高于其他城市,现在的成都已经成为大西南的中心,城市的发展潜力很大。
谈未来房地产市场:
未来更考验房企资金实力和创新能力
华西都市报:仁恒进入中国已经19年,可以说是中国楼市上行期收获者,相比过去,新的10年中国房地产市场会出现什么新的变化和挑战?
钟声坚:土地、政策、财务成本等房地产业发展的红利已经基本耗尽,这是我的基本判断,但这不等于说未来房地产业没有机会了,毕竟中国改革开放30年,在积累财富的同时也积累了需求。只不过下一轮的竞争,应该告别野蛮生长,真正考验企业的资金实力和创新能力,“资金实力”是入场券,产品创新是生命力。
华西都市报:我们关注到,您是胡润富豪榜常客,根据2012年榜单,房地产富豪多年稳居第一的地位首次被超越,您怎么看这个现象?
钟声坚:前些年上榜对象多集中于房地产行业,有特定的历史原因,1992年,我到上海发展,人均住宅面积仅几平方米,全国基本如此,巨大的需求加社会财富积累奠定的消费能力,推动房地产业爆发出惊人的创富能力。
现在的变化一定程度折射了房地产行业空间在收窄,是一种正常现象,毕竟多种产业平衡发展才应该是经济发展的常态,而且新兴行业打败老的模式也属于规律,比如当初王安电脑风靡一时的时候,没有几个人知道IBM。对于企业家而言,发展与探索就是一场跑不完的马拉松。
谈高端产品:
几千万人口城市,推几个真正国际社区没有挑战
华西都市报:仁恒一直致力于高端产品的打造,其倡导的“国际化社区”在上海、天津等多个城市大获成功,即将亮相的成都仁恒滨河湾是否属于同类项目?
钟声坚:成都仁恒滨河湾,位于集中了新鸿基、香港置地、合景泰富、韩国乐天等实力企业的攀成钢版块,未来将成为成都首屈一指的高端版块,作为版块纯粹的居住项目,将是对仁恒上海、南京等城市高端项目的超越,在社区人车分流、中心公园、会所功能、配套等方面都将以满足国际人士的
居住需求为标准,为成都精英阶层、跨国公司高管、外籍人士等提供国际化的居住生活环境。
华西都市报:有观点认为,在限购、限贷等调控政策未见松绑迹象的背景下,高端市场受到的挑战和影响最大,仁恒赢得市场的秘诀是什么?
钟声坚:说政策面调控没有影响肯定不现实,但我们有一个判断,那就是中国财富人群的数量将越来越多而不是越来越少,对高端住宅的需求同样如此,对于一个人口几千万的城市,仁恒推几个真正国际化水准的社区,没有很大的挑战,唯一不同的可能是,以前我们可能是开盘当天就卖光了,而现在要慢一点,对我们来说慢一点没关系。
︱新闻人物︱
钟声坚,仁恒置地集团的创办人、董事局主席。1993年,进入了房地产领域。目前在数个中新两国间的投资贸易委员会担任委员。2010年,荣膺新加坡年度商业人士奖。
yanlord专题
︱楔子︱
仁恒·滨河湾,让攀成钢片区告别低开
2012/12 来源:成都商报
最受关注的仁恒·滨河湾,作为攀成钢片区等待一年多时间的高端大平层,11月22日销售中心才正式开放,~2万元/平方米的价格高开并顺利销售,让很多业内人士备感意外。
攀成钢片区几个备受关注的项目让业界对区域的印象已成定势———若想销售给力,坚守低开原则。所以尽管仁恒置地被公认为是高端中的另类,很多业内人士在参
仁恒滨河湾媒体报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