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苏轼(1037—1101),字子瞻,
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
中期最伟大、最全能的文学家。
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
2
苏洵《名二子说》:
轮辐盖轸,皆有职乎车,而轼独无所为者。
虽然,去轼则吾未见其完车也。轼乎,吾
惧汝之不外饰也。天下之车,莫不由辙,
而言车之功者,辙不与焉。虽然,车仆马
毙,而患不及辙,是辙者,善处祸福之间
也。辙乎,吾知免矣。
3
少时以范滂自勉:
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
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
《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
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
顾不能为滂母邪?”(《宋史·苏轼传》)
4
二十岁高中进士:
嘉祐二年,试礼部。方时文磔裂诡异之弊胜,主司欧阳修思有以救之,得轼《刑赏忠厚之至论》,惊喜,欲擢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复以《春秋》对义居第一,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读轼书不觉汗出,快哉!吾当避此人,放出一头地。”闻者始哗不厌,久乃信服。
步入仕途:
1061年参加制科考试,被宋怀宗钦点为第三等,成
为北宋建国后百年来第一个获此殊荣的文人。进而步入
仕途,担任大理寺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期满任职于判
官诰院。
5
卷入新旧党争:
1069年王安石被正式任命为宰相,开始变法,从此展开了旷日持久的新旧党争。由于苏轼与王安石政见不同,遭到了以王安石为代表的新党人士不遗余力的打击,为此苏轼自请离朝。
1071年,苏轼出任杭州通判,三年任期满后,又先后担任密州、徐州、湖州的知州。
——外任期间迎来文学创作第一个高峰。
6
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
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
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
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
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抒写了自己的抱负与理想,表现出慷慨豪迈的爱国之情。
7
乌台诗案:
1079年,44岁的苏轼在湖州任时,新党中的
某些政敌出于长期的积怨,对苏轼的诗文随意曲
解,诬其怨恨皇帝、诽谤朝政、抨击新法,并将
其逮入御史台受审,史称“乌台诗案”。苏轼
因此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签书
公事。
8
山村五绝
与“乌台诗案”有关的诗
杖藜裹饭去匆匆,过眼青钱转手空。
赢得儿童语音好,一年强半在城中。
链接:1069年实行青苗法,规定凡州县各等民户,在每年夏秋两收前,可到当地官府借贷现钱或粮谷,以补助耕作。当年借款随春秋两税归还,每期取息2分,实际有重达三四分的。这项措施本是为了抑制兼并,在青黄不接的时候救济百姓,但最后变质为官府辗转放高利贷,收取利息的苛政。
9
狱中寄子由二首(其一)
圣主如天万物春,小臣愚暗自亡身。
百年未满先偿债,十口无归更累人。
是处青山可藏骨,他年夜雨独伤神。
与君今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
10
苏轼ppt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