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尔塔瓦河
---交响诗中的民族情怀
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 王琳娟
一、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主动了解有关的音乐创作背景及相关音乐文化并体会音乐中的民族感情和爱国主义精神。
,体验不同文化背景下共同的民族情怀。
(二)知识与技能
1.感受作曲家如何应用音乐基本要素来描绘内心情感。
2.简单了解民族乐派代表人物以及创作特征。
(三)过程与方法
在聆听过程中进行音乐探究与创造活动,倡导开放式和研究性的学习方法,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比较同主题“母亲河”的不同形式、风格、表现手法的两部中外音乐作品,培养学生分析和评价音乐的初步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感受作曲家如何应用音乐基本要素来描绘内心情感。
三、教学过程设计
本课围绕“交响诗中的民族情怀”这一主题,通过听、看、说、动等不同角度教学,避免枯燥的作品介绍。为此我设计了以下环节:
第一环节:导入(图片导入)
维谢格拉德城堡-----捷克最有名的古堡,揭示捷克的光荣历史。
沃尔塔瓦河-----捷克母亲河。
萨尔卡-----捷克女英雄。
这几图是斯美塔那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中要表现的内容。由此可以了解作曲家写这部作品是要来表达自己对于祖国和民族的爱。师生共同交流讨论:“如
果你是一位作曲家,如何来创作一部表达母亲河的音乐作品”、“作曲家为什么要创作这一作品”引入《沃尔塔瓦河》。
设计理念:从作品标题中入手,让学生从课堂的开始就抓住这一作品“爱”的深刻主题和内涵。并采用了几个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本课的鉴赏做了一个铺垫。
第二环节:《沃尔塔瓦河》
(一)源头
1. 初次聆听,想象音乐要表现的画面。
2. 视听结合,思考作曲家通过什么样的音乐语言(配器)让我们感受到这样的画面呢?结合总谱谱例来说明配器手法上的特点。
,感受与表现源头的音乐有何不同。
(二)主题
采用自学主题、听钢琴演奏主题、跟钢琴一起唱主题、分析旋律等环节来加深对主题的印象。
(三)乡村婚礼
。
:如何演唱具有舞曲的感觉
。
(四)主题再现
:作曲家想用这段音乐表现沃尔塔瓦河经历了什么?主题出现了几次?有什么变化?
画面:,和拦路巨石搏斗的场景,用借喻的手法来鼓励还处在逆境中的捷克人民,像母亲河那样勇敢和困难斗争直至胜利。
(1)分别对比两次主题,交流讨论有什么变化。
(2)演唱找出两边音乐不同之处。
(3)调式的变化:小调式----大调式
主题的变化与不变:变化的是音乐要素和情绪,不变的作曲家对民族和祖国的爱。
设计理念:从“听”角度入手,聆听几段不同音乐风格的片段。师生共同讨论交流,结合相关音乐知识来分析作品中的几个片段,进而了解音乐基本要素在描绘作曲家内心情感中起到的作用。
第三环节:拓展与升华
(一)斯美塔那经历与作品创作的联系。
(二)民族乐派简介(历史长河中的时间节点、前
沃尔塔瓦河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