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红卫工具厂的孩儿时代.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我的童年时代——记红卫工具厂的美好回忆巡洋摘要: 六零后的人们当你们子女在自己的精心呵护下茁壮成长,总会想起自己的童年时光,眼前总是浮现出与小伙伴的嬉闹玩耍、老师的谆谆教诲、母亲晚上呼唤孩儿回家吃饭的声音仿佛还在耳旁萦绕,每年翘盼着过年有新衣服穿有好东西吃。…一、挺进武功镇在我四岁那一年,我的母亲听说早已跟父亲到武功镇建厂的姐姐衣服破了没有人补,心里非常着急,简单的收拾了点行李,第二天母亲就带着我一起从西安奔向武功镇红卫工具厂。一路同行的还有几位到厂里报到的叔叔,到了杨凌火车站已经没有班车到武功镇了,大家商量决定步行,杨凌到武功有二十多里地,天刚下过雨,路很泥泞,一路上我就由几位叔叔轮流背着走,史志武叔叔背我时间最长,母亲穿着一双胶鞋一步一滑地努力跟在大家后面,到达武功塔院天色已黑, 大家走的腰酸腿疼,母亲进了家门简单洗漱一下就倒在床上睡了。后来,我才知道母亲生妹妹时大出血,身体虚弱,跟着一帮青年走下来中途没有休息,那可要很大的毅力啊! 二、上学之路小时候比较喜欢上学,建厂初期,厂里没有子弟学校,姐姐当时在镇上有一所大学街小学上学。学校设施比较差,用泥巴糊起来的台子当课桌,学生自己从家里带凳子。在我五、六岁时经常跟着姐姐一起上学,因为父母都要上班,我坐在姐姐的旁边,虽然,听得是是而非,但还是规规矩矩坐着,老师都喜欢我,鼓励我上学。由于不够上学的年龄,父亲就托厂里的军代表刘叔叔的爱人(在大学街小学任教)帮忙,学校破例答应接收,但有一个前提条件必须通过入学测试, 我和张瀑(厂职工子弟)顺利通过了考试。大学街小学老师管理比较严,有时侯你不注意听讲会拿着棍子敲打你或用粉笔头子砸向你。记得我有一次那天下雨, 早晨起床有点晚,穿着胶鞋背上书包打着雨伞朝学校奔(家离学校有约 3 里多路) ,到校已迟到了,我被关在教室门口站了一节课。农村学校的作息时间与厂里不一样,早晨不吃饭 6:30 早读,再上两节课, 9 点钟吃饭, 10 点钟上课,下午14点吃饭,上课到 18点放学。这与工厂的作息时间完全不相符,给我们的生活、学习等带来许多不便,父母只能将做好的饭菜给我们留好焐在锅里。在大学街小学上了两年成绩算优异,两次被评为五好学生。 1972 年厂里和地质勘探队联合办学建起了红卫工具厂子弟学校,厂和地质队的孩子全部转回来上学了,当时学校就最前面一栋二层教学楼,靠东面半边二层楼是后搭建的,开始学生不多, 经常会两个年级并在一起上课,老师用粉笔将黑板一分为二,一边给一个年级上完课后留作业,再给另一个年级上课。我们有时候会没有课本,要向上一年级借书,课本上的内容也很少,算术基本上是一些解决工厂或生产队简单实际问题, 语文是毛主席语录和赞扬英雄人物事迹文章较多。文革时期文化生活比较少,逢年过节厂工会搞文艺晚会,也会让学校出节目,另外,“六·一”儿童节还要搞一些庆祝活动。因此,学校时常抽部分学生排练节目,我也常被老师抽出排节目, 记忆中有舞蹈《我是火车小司机》、《我是公社小社员》,小合唱《和毛委员在一起》、《高楼万丈平地起》等,我们演出服装经常要求穿白衬衣蓝裤子。当时,在教育界有两个人物对我们学生影响非常大,第一个人物是红小兵小将黄帅,她的《黄帅日记》在报刊上,甚至编入到小学课本里得到了广泛的宣扬,它的主导思想是学生向老师造反,其中,有一段比较经典的师生对话,老师问:我国有那几条铁

红卫工具厂的孩儿时代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xj16588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