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无声处听惊雷.doc于无声处听惊雷
走出多媒体教室,《师德启思录》中一组组生动的镜头已经定格成永恒,头脑中的镭射屏幕上仍然清晰地闪现着经典的情境:
一位山村老教师,留下对教育事业的忠诚,留下对山村孩子的热爱,带着未竟事业的遗憾,永远地倒在了讲台前。谁来继承他的遗愿?他的女儿毅然放弃了外出淘金的梦想,走进了父亲生前所在的贫穷落后的学校。她跋山涉水,顶风冒雨,走村串户,凭着她的忠诚,凭着她“一个都不能少”的信念,硬是把辍学的孩子一个个带进了教室。她的事迹在媒体报道后,感动了全国很多人,一笔笔捐助款汇到了她的手中,她用这些钱给学生交学费,设立奖学金,使贫困地区有了免费学校。她有了钱,惟独自己一分钱也没有用。
一位职业学校的老师,仅仅一个暑假,就自己掏出四千多元钱,行程几千里,登门家访,把关爱和责任送给了学生和家长。
一位平凡的农村校长,为了改变学校的落后面貌和办学条件,付出满腔热忱,把自己的忠诚写进了全新的现代化学校里。
……
这就是活生生的师德。
反思我们周围的教师群体,面对师德教育,很多人却表现出一种麻木的平静。他们认为,自己身上并无大错,思想不算落后,师德建设有必要吗?
其实,思想麻木就是不思进取,就是有悖于师德要求的一种表现。作为教师,热爱生活,正视生存,追求理想,奋发向上,应该成为人生的真谛,也是师德建设的真谛。
不错,我们大多数老师没有“乱收费”的机会和表现,也没有资本大赌豪赌,工作中没有大的过失,生活上也不低级趣味。但是,只要平时留意,可以发现我们教师消极人生态度的表现其实也不在少数。很多老师在一起交流,埋怨学校条件差、工作待遇差者有之,埋怨学生难教者有之,埋怨管理严者有之,消磨时间者有之,牢骚满腹者有之,……
师德的重要内容是教师的理想和人格,师德要以美好的理想作依托。教师只有树立崇高、美好的理想,才能不为眼前的名利所诱惑,才能正确对待各种利害得失,即使在艰苦的条件下也能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才会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就是热爱生活,奋发向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行业是职业,是谋生的手段和平台,学校就是职场,择优汰劣的规律是与市场经济规律相一致的。不正视这一生存状况,就不可能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师德完善是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只有使自己获得精神上的充实,不断地丰富和发展自己,实现个人的、社会的价值,才能有积极的、健康的生活,才能充实自己的人格魅力。
影响青少年个性形成和品德发展的诸多因素中,教师的作用毋庸置疑。教师有了奋发向上的精神感染,有了积极乐观心态的潜移默化,有了人格魅力的作用,才会对学生形成神奇的影响。试想,一个信奉金钱第一、为蝇头小利而奔忙的教师,一个不注重学习、对学生不负责任的教师,一个人格低下、心胸狭窄的教师,会有教育的成功吗?相反,一个追求美好人生、重视生命价值、对专业执着、热爱自然、有克服困难毅力的教师,其人格魅力必定会对学生产生精神感染和潜移默化的影响,对青少年的成长必定会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
不思进取就是安于现状。我们有许多老师兢兢业业地工作,默默无闻地奉献,可以说值得褒扬;我们还有一批老师,循规蹈矩,会脚踏实地地完成好每天的教学任务,可以说无可厚非;也有相当一部分老师,浑浑噩噩度日,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可以说不敢恭维;更有甚者,部分老师埋三怨四,挑肥拣瘦,规避管理,甚至工作时间隐性旷工,出工不出力
于无声处听惊雷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