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于无声处听惊雷.doc


文档分类:办公文档 | 页数:约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浅谈作文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对学生进行语文素质训练的主要阵地,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沃土。可是我们的作文教学大多一味迎合考评的基本标准,陷入了庸俗化的套路写作。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大都缘于老掉牙的教学方法进行作文方面的施教,如何立意,如何开头,如何过度,又如何结尾等等,让学生习作拿腔捏调、一成不变的作文。这样如法炮制的进行作文教学和学法演练,学生的菱角磨平,灵感尽失,创造力和想象力严重受到了压抑。加上学生的时间所限,读书少,对生活体验不够,领悟不透,缺乏对生活的真实感受和理论上的升华,写出的作文自然就少了灵气和活力。单一的作文教学偏离了学生的作文主体正轨,这样使得我国知识经济初露端倪的时代要求与束缚了生命灵性的作文教学之间形成了巨大的落差。
那么,我们就应该打破传统作文模式,使得学生自由自在的抒写从而表达作者的内心感受,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走出传统写作的教条囹圄,形成学生自我风格文字表达的良好习惯。然而,我们如何才能在作文的教学上达到这样的目的呢?我认为作文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辨别能力、观察力、创造力,让学生不受约束,勇于创新,写出真实的生活,写出充满斑斓的个性。
1.提倡写作风格“独创”化
(1)基本掌握各种表达方式和语法修辞常识,逐步达到写什么样的文体就用相应表达方式的要求。
(2)基本具备能自己会修改作文的能力,养成自改作文的习惯。
(3)注重让学生逐渐学会整体把握写作过程,要求他们在写作过程中学会自我反思、自我领悟和自我调整,对学生树立独立创作意识提出具体要求。
2.体验生活,感悟人生,让生活成为作文源头活水。
常见这样的现象:命题写得丢三落四,空洞无物的学生,在练笔、日记中却可以公诉得委婉、细腻,诚挚动人。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我们的作文命题是不是远离了学生的生活和情感?
(1)引导学生主动积极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为写作增添素材。生活的绚丽多彩,来自于它的复杂组合与瞬息万变,抓住这些,是学会感悟的基础,而抓住的前提是认真细致的观察。”我们尽量地引导学生去领会、思考,无论对人、事、物,哪怕是枯燥平凡的,也尽可能感受出一种品格、一种情趣、一种哲理、一种时代精神。比如,有感于韩日世界杯上届冠军法国队的表现,有一位学生写了一篇《前锋"中场"后卫》的作文,论证了合作精神的重要性。缺失了合作精神,拥有欧洲三大联赛最佳射手的法国队在世界杯上的颗粒无收,让行家大跌眼镜。
(2)深入思考,感悟生活,让作文升格。思考就是感悟,感悟包含了体验、咀嚼、顿悟。深入思考,才能不断问为什么,从而让小事情表现大主题,小人物表现得丰满,小角度可以展现全局,小细节可以尽显本质。比如:从“台上对手,台下朋友”悟出“友情生活中的一盏明灯。”。
(3)超出课堂,调查研究。学生获得亲身体验,积累丰富的表象材料,为日后的写作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同时可以获得写作灵感,触发写作动机,提高感悟社会生活能力。比如:开展调查本地爱国主义故事传说,使学生受到国主义教育的同时提高了对社会的认识了解。
(4)读写结合,激发灵性,利于创新,阅读所得是写作资源的另一重要来源。叶圣陶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可见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曾玉芹说:“阅读是因文得义的心理过程,是以文会友的交往过程,是书面文化的消化过程,是人类素质的生产过程。

于无声处听惊雷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zh051230
  • 文件大小17 KB
  • 时间2021-04-03
最近更新